一斤大蒜5块钱,两斤大蒜10块钱,22岁的他算这笔账花了一分钟,有人夸他聪明
妈妈教脑瘫儿子做生意
“儿子,你真棒,你是妈妈的希望”
重庆晚报记者 彭瑜 实习记者 刘露瑶 摄影报道
脑瘫儿子卖大蒜 母亲远处偷偷看
昨天他做成了一笔生意,第一次没有亏本
昨日晌午,江北区观音桥野水沟2号。一张地膜,一堆生姜,一堆大蒜,这就是春娃的地摊。他坐在摊前,守候着顾客的出现。
“大蒜好多钱一斤?”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春娃忙站起来。
“5块。”春娃发音有些浑浊。
“多少?”中年妇女没听清楚。
春娃马上伸出五个指头。妇女选好大蒜,春娃接过来放上电子秤,弯下腰,侧头看了好几眼秤上显示的数字:“两斤。”
妇女递过一张20元钞票,春娃捏在手中,两眼发呆,一动不动,像思索着什么。
“该找钱给我。”妇女有点不耐烦。春娃显然急了,额头汗水渗了出来,双手不停地拿着钞票揉搓,嘴角动了几下都没有说出话来,一分钟后才憋出一句:“找你……10块钱。”
接过钱,妇女嘀咕着走了。
“春娃,你真聪明!”站在附近茶馆门口的一名妇女走了过来,摸了摸春娃的头笑了。她是春娃的妈妈,叫王凤华。得到妈妈的夸奖,春娃继续揉搓着那张20元钱,笑了。
春娃,真名叫段春林,今年22岁。最近两个月,母亲才教会他“做生意”,其实就是算算小学生都会做的加减法,因为春娃是一名脑瘫儿。
只有三岁的智力 老师都不愿意教
病危时,医生称“治好了比以前更傻”,母亲说“再傻也要治”
王凤华是四川广安市武生县人,段春林是他的大儿子。王凤华回忆,儿子出生3小时就一脸笑嘻嘻,亲友都说孩子聪明活泼,结果一检查,是患了脑瘫。
王凤华夫妇四处求医,但儿子病情并无好转。春娃转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学校却不愿接收这样一名脑瘫儿。王凤华苦苦哀求,老师才勉强收下。
“教他一个比教一个班还累!”到了小学二年级,老师再也不愿教了,说他写不能写,跑也跑不动,成绩更是拉班上的后腿。就这样,春娃辍学了。
2006年,王凤华夫妇带着儿子到重庆打工。2009年,春娃患上病毒性脑炎,医院下过两次病危通知,主治医师称“即便治好了,也比以前更傻。”
“再傻我也要治。”王凤华坚持再给春娃治疗一周,结果病情稳定了。
“医生说他只有3岁娃儿的智力。”王凤华说,同龄的孩子都娶妻生子,春娃还啥都不明白。
邻居让他去乞讨 父母教他做生意
儿子天天都亏本,母亲却天天都说赚了钱
“春娃,妈妈爸爸年轻可以给你一口饭吃,要是老了你啷个活命哦?”王凤华今年43岁,丈夫段远飞46岁,夫妻俩一直担心春娃的将来。
“好心”的邻居出主意———让春娃上街行乞。“行乞不如想办法让他挣钱。”王凤华夫妇却另有想法:让春娃做点小生意。
今年3月,春娃的生意开张了。王凤华在建东综合市场前的岔路口找了个地方,专门销售大蒜和生姜。每天早上5点,春娃就起床,带上妈妈准备好的170元零钱,背着一袋姜和一袋大蒜出门。然而,每天早晨8点,综合市场的城管要来制止乱摆摊,春娃只好回家。
直到4月下旬,王凤华才选中了野水沟2号这个地方,这里虽然人少,但没有城管追赶。
“做的是亏本买卖。”王凤华说,春娃反应慢,人多了他就应付不过来,常常被人多拿东西少给钱。她记得,有一次春娃卖了70多斤大蒜,却倒赔了50块钱。
野水沟9号居民应树华说,有人知道春娃头脑不好使,常来“照顾”生意占小便宜。综合市场一摊主告诉王凤华,上次有个老头选了3斤生姜就走,春娃根本没发现,“这生意能不亏吗?”
“但我每天都告诉儿子,今天又赚了。”王凤华在野水沟附近做家政,老公当棒棒揽活,都没时间陪儿子,开张两个月以来,几乎天天亏本。王凤华说,亏本也得瞒着,怕伤了春娃的自尊,没了自信心。
学会使用电子秤 终于看到了希望
儿子算账没出错,父母心里美极了
要“扭亏为盈”,首先不能让人拿了东西不给钱。王凤华给附近的茶馆、理发店、擦皮鞋的邻居打招呼,请大家帮春娃看着点,她下决心要教会春娃算账。
王凤华说,先教春娃学老式杆秤,既动手还要动脑,秤杆上没标数字,不好认,上午学了下午就忘;后来买回来一个盘秤,东西一放上去,指针就指向重量刻度,但算价钱又难住了春娃。有人支招用电子秤,只要把价格一按,价钱就出来了。春娃上过两年小学,识些数字,果然很快学会用电子秤。
原先定价每斤大蒜6元,生姜5元,春娃总搞混。后来王凤华与老公一商量,干脆将大蒜和生姜的价格统一到5元一斤,儿子就再也没出错。
昨天,春娃终于成功地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正好够他一天的饭钱。王凤华夫妇心里美极了,他们说:“终于看到了希望。” (重庆晚报新闻热线966988感谢王先生提供新闻线索)
重庆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你相信自己能够把春娃教会吗?
王凤华(以下简称王):相信,不过我晓得肯定要下好大的工夫,花好多的时间和金钱。我以后会陪着他,直到他能够脱手。
记:你觉得这种方式能让他得到什么呢?
王:把他带上路,让他学个生存技能,一天能卖10块钱生活费就行。
母亲的爱
我们都能体会吗
对天下母亲来说,孩子都是一样的:不管自己的孩子犯了什么错、得了什么病,甚至成没成年,始终是自己亲爱的宝贝。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林林和春娃———即使,我们很健康。
可是,我们也有犯错、懦弱的时候。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却常把母亲的挂念当唠叨:天冷了要多穿衣服哦、外面的饭菜不干净少吃点嘛……我们觉得烦,觉得她把我们当小孩,其实母亲心里,是不想我们受到哪怕一点点伤害;我们总觉得,这种担心是瞎操心,拒绝沟通和理解……难道,只在遭遇挫折和变故时,我们才会想到索取母爱?
今天起,关心每一个宽容我们的人。今天起,忘掉自己有多完整,接受一个哪怕有点多余的问候。
有一天,我们都会为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