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男子收藏万余册红色连环画 曾用集牙膏皮换买书钱

2011年06月02日 14:30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男子收藏万余册红色连环画曾用集牙膏皮换买书钱
    5月31日,张吉昌很有成就感地展示着自己几大柜子的藏品。实习记者 陈天翮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红色连环画曾让我一遍遍体味什么是英雄’,并做过多少次‘英雄’梦。而今,我依然喜爱,因为它们描绘的是一部部不朽的革命史诗。”张吉昌说,当51岁的他说起杨子荣、少剑波时,就像他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张吉昌手指翻着连环画,指着杨子荣挎枪的画面,有些兴奋。

  他购买的第一本连环画是1970年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的40开本革命样板戏连环画《智取威虎山》,说起“智取威虎山”里的片段———“血战二道河”、“舌战小炉匠”、“智取威虎山”,他脱口而出。

  6月1日,张吉昌向我们展示了他珍藏的上万本红色连环画,摸着这些陪伴了他几十年的连环画,他感慨地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珍藏这些具有红色印记的连环画,也有我对党的一份感情。”

  珍藏万余册红色连环画

  在银川路银河青城小区的张吉昌的家里,一间50多平米的书房中,两面墙壁的柜子里、书桌上都摆满了小人书。为了防止潮湿发霉,保证连环画的品相,张吉昌将每一本连环画都用塑料袋封好后,按照不同类别、题材放入柜子里。

  《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红岩》、《奇袭白虎团》……这些连环画主要以线描为主,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描绘了许云峰、江姐、杨子荣等英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无比豪迈的英雄气概。

  张吉昌说,单看这些书名,就几乎可以知道是上个世纪50到70年代出版的,封面和内容与现代的连环画,明显地可以感受到两个时代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连环画,第一页基本上都有一句毛主席的语录,政治色彩相对浓烈,内容也更多侧重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目前,身为乌鲁木齐市收藏家协会连环画收藏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的他,连环画收藏已达5万余册,其中,红色题材连环画占到三成多。

  牙膏皮“换”来买书钱

  出生于1960年的张吉昌,从小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喜欢阅读和收藏连环画,由于那时没有电视,看电影要爬山,文化生活很单调,所以对连环画情有独钟。当时一本连环画的价格一般在2毛钱左右,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他没有零花钱。

  据张吉昌回忆,当时家住在库尔勒,那里的废品收购站,1公斤废铁收1角钱、一个锡质牙膏皮2分钱、铝质牙膏皮1分钱。几乎每个星期,他都要把平时捡的废品拿到废品收购站卖掉,然后再去新华书店买连环画。

  张吉昌说,1970年至1972年初,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各地出版社组成了毛泽东思想连环画创作组,开始大量出版以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为题材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封面红彤彤,多有英雄人物高举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和大幅红色标语的图案,扉页都以毛主席语录开篇,“文革”特色极浓,所以连环画界俗称“红色连环画”或“大文革”时代。他说:“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积极向上,这些连环画带给我的精神财富,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连环画中寻找欢乐回忆

  “我们那一代人,由于从小接受着红色精神的熏陶,下乡时,虽然每天早出晚归,开荒造田,十分辛苦,但我们怀揣着热情,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张吉昌说,1976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他被分配到兵团农场接受再教育,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人,是当时每一个青年人的梦想,并且都在实践着。

  1979年10月,张吉昌参加了高考,前往乌鲁木齐上大学。

  张吉昌临行前,准备把珍藏的连环画整理好带走,但是碍于数量过多,只能带走其中一部分。剩下的,他全部装进箱子锁好才放心离开。这一走就是20)多年。

  他说,2002年夏,已在乌鲁木齐工作1年的他回到了库尔勒,由于父母早已离开很多年,原来的房屋已不复存在,他只好到附近的二姐家询问学生时代藏书箱的踪影。“二姐告诉我,拆父母房子时,他们帮我收拾了剩余的书,但是大部分已丢失了,面对此状,我不由一阵心酸。”

  从此,他怀着弥补遗憾的心情,开始了大规模地收藏连环画,红色连环画成为重要收藏对象之一。

  张吉昌说,如今已不再是“小人书”时代而是步入了更进一步的影视时代。但无论如何,小人书曾在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包括教育作用,那一幅幅图文织就了一代人儿时一页页阳光灿烂的日子,留下了无数欢乐的回忆。 (记者 李晓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