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花木产业需求致古树偷挖屡禁不止 朝阳产业被染黑(2)

2011年06月09日 05:1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花木产业需求致古树偷挖屡禁不止朝阳产业被染黑(2)
一些濒死的树木正接受“打点滴”治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难以消解的难题:

  还有多少古树可以挖

  一切都阻止不了“花卉大道”中的古树数量锐减的现状。一方面,随着各种建设的需要,市场对于古树、大树的需求不断走高;另一方面,古树、大树的供应量却日渐萎缩,“已经很难找到古树、大树了。”

  目前,林庆冬的花木销售中,70%的销量依赖基地培植,30%的销量依赖进货,古树、大树则完全依赖向上游卖家进货。“就在两年前,这两个数字还是倒过来的,但现在农村的大树越来越少了,即使有大树,人家也不卖给你。我打包票,两年以后,基地和进货的比例会是9:1。”

  买古树、大树有一套完备的经销过程。首先,会有专门看树的人在农村找古树,然后向这棵树的主人谈价钱,树主愿意卖了,看树的人就给这棵树拍照,把照片通过网络传给下游的多个买家,和下游的买家议价,价钱谈妥,树就转手到了像林庆冬这些花木老板手里。“在网上看树,一般约定一个大概的价钱,看树的人也不只给一个买家看,价钱谈妥了,就起车装运,送到‘花卉大道’,给买家验货,买家认为合适,就把树收下,买家觉得不行,树木就运给别的买家看。有些树木甚至转手了十七八次。”

  “这些古树一长就要三五十年,还要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没有病虫害才能长成,古树、大树几乎是不可再生资源。”林庆冬叹息道。

  在广西、海南的很多农村,古树资源已经接近枯竭,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甚至到深山老林里去偷挖滥伐。但市场对于古树名木的爱好似乎还方兴未艾。在林庆冬眼里,眼下的古树市场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一方面政府处罚的力度越来越大,古树越来越少,价格便水涨船高,而古树的价格越高,就吸引更多人铤而走险,偷挖古树名木的现象由此屡禁不止。”

  新“病梅馆记”:

  为何偏要买古树、名树

  时下的公益广告常常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来号召人们保护老虎、鲨鱼等野生动物,古树名木也是如此,目前国人对于古树、大树的喜爱近乎已达到病态的程度。

  林庆冬表示,今年他已有很多古树、大树的订单,但目前看来,几乎很难满足客户的需要。南宁为了建设某公园,几乎订完了他院内所有的重阳榕(景观榕树的一种);广西的另一座城市为了申请创建文明城市,也大量进购了他园区内的景观树种;浙江的开发商一来就抛出几千万的古树订单……可是古树名木的数量毕竟太有限了,根本没法满足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买一些小树栽种,但这些人哪里等得及,他们就想立刻见到效果,种棵树等上二三十年,他们都合眼了,到时候还有什么功绩可言呢?”林庆冬这样评价这些买主的急功近利。

  另一方面,为了把树卖出一个好价钱,很多花木老板都在树的造型上猛做文章,一棵树修剪得盘枝错节,就往往能卖出好价钱。

  百余年前的清末,龚自珍曾写下著名的《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观之当下,各路开发商、市政部门都以古树名木为美,一定要种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古木以彰显“财情不凡”,这何尝不是一种“病态”呢?文、图/本报记者武威、关家玉 实习生肖桂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