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父母捐爱子器官救五人 最后告别亲吻儿脸庞(图)

2011年06月16日 09:32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父母捐爱子器官救五人最后告别亲吻儿脸庞(图)
父亲在墓碑上久久地触摸着儿子的名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1岁的大学生王明博(化名)突遇车祸,父母心碎之下做出伟大决定:捐献孩子所有能用的器官。捐献完成后,这对夫妻拒绝了所有物质上的慰问,只提出一个要求:“能不能帮我们再生一个孩子”。

  昨日(15日),在市红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大爱父母来到武汉接受身体检查,他们坦言:此生唯一的愿望就是再生一个孩子,“这是我们的安慰,也是我们的希望”。

  捐遗负责人回忆捐献细节 冒充“女友”核实身份

  此前,在得知家属有捐献愿望后,骆钢强和医院专家们第一时间赶到京山当地医院。但胡大姐向他要来武汉市红会的办公电话,她打通后的第一句话,却让骆钢强有些“傻眼”。“我跟你们那一个叫骆钢强在谈朋友,你跟我说说他长什么样?多高?胖不胖?”胡大姐的核实问题也吓到了红会工作人员。无奈之下,骆钢强请来当地红会工作人员,终于让胡大姐放心确认“他是真的”。

  胡大姐告诉他:“我害怕你是器官贩子,我要保证儿子的器官用在真正需要人的身上。”

  害怕捐多了孩子会“疼”

  在看到捐献器官的选项后,胡大姐拉着骆钢强问道:“一次捐这么多器官,会不会太多了,孩子身上到处要动刀子,他多‘疼’啊。”

  骆钢强向他们解释,多项器官联合捐献,能帮助更多的人,“让王明博帮助更多的人,能让他更长久地‘活着’”。夫妻俩最终在协议书上签下了两人的名字。   

  签好字后突然痛哭反悔

  在签署完所有的法律文书后,胡大姐突然痛哭反悔:“不捐了!我不让他再受伤了!”骆钢强表示理解,并告诉她,只要亲属不同意,将立即终止捐献过程。同时,他劝慰胡大姐:”千万别作对不起儿子、又让自己后悔的事,如果真的终止,一旦过了最佳时机,想再捐就不可能了。”“我要让儿子继续活着”,怀着这样的信念,胡大姐和丈夫再次坚定了捐献的想法。

  最后的告别感动所有人

  在王明博被推入手术室的前一刻,胡大姐要求和孩子做最后的告别。她和丈夫站在儿子左右两侧,两人亲吻了儿子冰冷的脸庞。他们抚摸着儿子的身体,万分不舍。但很快,夫妻俩狠心放开了孩子。他们知道,“摘取器官的最佳时机就是志愿者停止呼吸的10到20分钟内”。

  最终,王明博的两只角膜、肝脏、两只肾脏和2000平方厘米的皮肤被取下。工作人员为其整理好遗容,父母带着他“回家”。

  上午9时,大爱父母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胡大姐今年已经48岁了,作为一个母亲,她知道自己“现在还想怀,可能太晚了”。但儿子的离去让她痛苦,更不安——捐出孩子的器官后,她始终在安慰和痛苦的情绪中不断纠结;想到孩子被撤下呼吸机的那一刻,母亲的心就好像又被撕裂一遍——她始终放不下。

  儿子走了,夫妻俩萌生了“再生一个”的念头。但如此高龄,想再生育谈何容易。首先一大笔医疗费就是难题。多年前,张师傅因生意失败被迫卖房还债,全家人都靠他扛煤气罐过生活。儿子的大学学费,是他每个月送120罐煤气,用苦力供出来的。办完孩子的后事,家里几乎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钱来。

  最终,从不愿求人的张师傅夫妇向红会提出了请求,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再生一个孩子。再生一个孩子,像养育儿子那样养育他(她);像疼爱儿子那样疼爱他(她);像保护儿子那样保护他(她),好好地保护他……

  中心专家告诉记者,从初步检查结果来看,夫妻俩是有可能怀孕成功的,“还需要根据进一步检查结果来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大爱父母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生殖中心的所有医护人员,中心熊承良院长决定,为夫妻俩免去所有的检查和治疗费用。

  下午2时多,大爱父母来到石门峰陵园。这是他们来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想看看铭刻在遗体捐献纪念碑上——儿子的名字。

  武汉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名为“生命之光”,高9.9米,造型以心形和星光为主体,象征着捐献者的精神天长地久,万古流芳。在纪念碑背后4块日历形状的铭牌上,镌刻着从2000年至今,385位捐遗志愿者的姓名,而王明博,正是第385位。

  看着儿子的名字,胡大姐和张师傅出奇平静,没有泪水,没有哭喊。他们静静地、不断抚摸那个极为熟悉的名字,轻轻说着:“儿子,你一路走好”,“听话,好好的走吧”,“爸爸妈妈将来再给你带个弟弟或妹妹来”。

  他们无法逗留太久,因为马上要赶回老家的火车。10多分钟后,夫妻俩依依不舍地离开。边走,边回头。

  他们对记者说,虽然儿子永远不会回来了,但他的名字已经永远镌刻在纪念碑上;知道儿子的器官救了人,他们感到很欣慰,很有意义,“今后想儿子了,就会到这里来看看”。

  临走时,张师傅告诉记者,儿子走后,很多好心人特别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他们特别关心照顾,“我们其实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么多人的关心让我们很感激,也很感动。儿子走了,也值得。”(文/记者 周晔 伍伟  图/记者 杨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