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武汉)青山区厂前街铁铺岭社区青砖红瓦的老巷,尽头是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筒子楼,手艺了得的阎老先生就蜗居在这老楼里,潜心创作着他的“毛猴”七十二行。
阎老先生全名阎民怡,原本是武汉冶金设备公司一名普通工人,1996年下岗至今。起先他十分热爱制作微型明式家具,他复制的缩微明式家具和传统木工工具早在1999年就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证书。正是这多年的制作积累,让他对微小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得心应手。
2005年,阎民怡偶然在电视中看到北京正在抢救“毛猴”的制作工艺,唤起了他深藏心底的儿时愿望。
这“毛猴”是用蝉蜕、辛夷子等中药材制作的手工艺品,形似猴子却又给予拟人化的生活场景,十分可爱,而制作“毛猴”所用的中药材在普通中药店就可买到。凭多年的手工功底,再买回大量的动画书籍和创作素材,对人和动物的神态动作加以研究,阎老先生这一做起来就停不住手。
六年过去,仅“毛猴”的神态动作原型,阎老先生就画了厚厚一大本,他的“毛猴”七十二行计划也完成了十几个行当。一组木工作坊,拉锯、运斧、推刨、扯墨线、绘图纸……一群小猴儿正忙得不亦乐乎,在微型的小刨子下,甚至可以看到新出的刨花;一组京剧选段“击鼓骂曹”,神态各异的毛猴,拉二胡的、打檀板的、敲堂鼓的、弹月琴的……传统的民乐在十多个拇指大小的小猴手上,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一组武术,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在猴儿们手中寒光闪闪……有时“毛猴”身上这些小小的配饰制作起来甚至比“毛猴”本身还难做,太精细微小了,一个小小的芦笙甚至要用三天时间制作。
不少朋友看到他的作品都称阎民怡为“南猴王”,甚至要出数万元一组的高价买他的作品,都被他一一拒绝,而他却“宁愿将这些作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让这些面临失传的老手艺得以延续”。(记者 陈卓 通讯员 莫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