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专家称“90后”注重自我 盲目动员说教将适得其反

2011年07月08日 11:2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国未来:青年成长密码待解

  对于“90后”的教育,重心是引导他们把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民族振兴和个人前途相结合,强调奉献和获取的平衡,创造和享受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90后”有独特的成长焦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90后”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生的一代,“90后”的思想状况,主要受中国的崛起、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网络普及四个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直接影响着“90后”,可以说他们就是网络的宠儿。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的高速发展与他们个人身心的迅速发育交织在一起,和外界迅速地交换信息,在他们的思想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也形成了“90后”比较矛盾的思想和心理。

  首先,“90后”对国家的光明前途感到鼓舞,但是对于个人发展又感受到沉重的压力,没就业就已经感受到就业的艰难;没成家就感受到住房的压力。其次,“90后”一方面受到主流媒体、课堂的正面教育影响,同时又受到社会上多样化思潮的冲击。多样化包括非主流媒体、博客、微博等多种形式、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冲击,会对他们的信念有一些影响,甚至让他们感到困惑: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国家前途究竟如何?再次,“90后”一方面从教科书中学习党史,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程,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的表现又与他们所了解的党史有差距,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让他们感到疑虑。最后,父母娇惯和安逸的家庭生活与社会激烈竞争的现实让“90后”感到困惑。家庭与社会使他们感觉到两重天地,他们既是家里的宠儿,又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竞争的参与者,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割裂让他们感到苦恼和不适。

  总的看来,“90后” 有独特的思想特征,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国家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感受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思想主流也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爱国爱党、乐观自信、快乐向上。“90后”在关键问题上的表现是令人欣慰的。他们中许多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比如网上流传甚广的16岁广州“举牌男”;又如汶川地震中那些“90后”表现出来的坚强与担当,还有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三位大学生等,都是“90后”的优秀代表。

  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对国家未来的疑虑、对个人前途的担忧,一些人甚至有悲观情绪。许多人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总体上来说,“90后”是比较理性务实、厌烦说教、注重自我的一代。例如,作为青年人,他们一般都有远大的理想,但是在求学、选择专业、就业、建立家庭等方面,又比“80后”还务实。又如,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却不喜欢被动员。

  如何引导和教育“90后”关乎中国未来

  恩格斯说过一句话:工人阶级的未来,整个人类的未来,都取决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一代的教育。这用在现在也很贴切。当前我们对“90后”这个特殊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研究不够。在青少年的思想工作和青年党员的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目前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平面化教育。现在,就教育来说,家庭、社会和学校存在脱节。按党的教育方针、主流意识形态,按社会需求来承担教育的主要是学校,包括课堂和教科书等。而家庭的教育与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上好学校,学好专业,将来有好的就业前途、社会地位、物质财富。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则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怎么把家庭、学校、社会融为一致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需要探索和改进,形成全方位的教育。

  第二,对青少年的教育往往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陷。网络条件下信息来源和内容是多样化的,“90后”作为“网络化一代”,接受的信息更是纷繁复杂的,他们思考而不盲从。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教育对象。应该强调对青少年的倾听,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心声,通过倾听达到理解、尊重,在交流中引导。现在少数老同志对网络认识有偏差,一是认为网络管的越死越好,网络只能有一种声音,这是对互联网的误解。二是认为网络仅仅是教育青少年的工具,其实,网络作为传媒,不仅是教育工具,更是与青少年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少年反映心声,倾诉情绪的阵地。在这方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信息素质不对称,很多教育者掌握信息的素质和水平远不如被教育者,往往以说教、生硬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奉行“你要听我的,我可不听你的”教育方式。这对于信息来源较多又特别注重自我、善于思考的一代来说,说服力微乎其微。应当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教育应成为互动的、大家共同学习、探讨真理的思考过程。

  第三,要以文化育文明。文化的功用在于一个“化”字,就是把知识、观念内化为理想、信念、价值观,再外化为行为准则,形成个人习惯和社会舆论。发挥文化的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培养“90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感情。当前有些“90后”对党史理解存在偏差,除认识原因外,还在于他们对于过去的历史没有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从教育中得到的认识又与现实中的一些负面现象不符合。以文化育文明,就是强调积极思考和体验,在实践中培养感情,坚定信念。

  第四,对于“90后”的教育,党员尤其是党员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要树立人格榜样、发挥人格力量,才能使教育的力量充分彰显出来。教育者本身的品德操守,直接影响到青年对于教育者传授的思想理念的信任度。比如,高校教师,特别是被奉为导师的教授,如果自己不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甚至搞学术造价,青年心中神圣的东西会被打破,他们对青年的任何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会激发逆反心理。

  总之,对于“90后”的教育,重心是引导他们把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民族振兴和个人前途相结合,强调奉献和获取的平衡,创造和享受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和谐。我对“90后”的成长是乐观的,他们是伴随国家的富强兴盛,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垮掉的一代”,应该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和教育。

  (人民论坛 姚 桓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