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没钱照样结婚生娃 "裸婚""瘦婚"渐成80后结婚新潮

2011年07月13日 14:41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没钱照样结婚生娃“裸婚”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近期《裸婚时代》的热播,再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裸婚”的热议。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迫于物价、房价飞速高涨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放弃婚礼、嫁妆、房产而结婚。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新人选择了另一种介于“裸婚”与奢华婚礼之间的简朴结婚法——— “瘦婚”。

  “裸潮”汹涌

  80后步入“裸婚时代”

  “裸婚”一词诞生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结婚方式。不管你认不认同,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已经悄悄地“裸”或“半裸”了。

  “80后”孙小姐就是“裸婚”的实践者之一,去年6月,曾经如花似玉的她嫁给了没车没房的赵先生。孙小姐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想风光大办一场,但仔细一盘算,买房买车婚礼婚戒一应俱全至少要上百万元,而且办场婚礼没准还要赔上一大笔钱,这让身为 城市“蚁族”的他们大呼吃不消。

  “相比之下,只领个证就直接结婚的‘裸婚’只要花9块钱。”按照孙小姐的说法:只要有爱,夫妻双方努力一定能从无到有,一定能快乐。

  结婚一年了孙小姐还没有生孩子,不过,他们通过努力,生活已经比婚前改善很多,过上了安定日子。

  记者调查发现,“裸婚族”年龄多在20至35岁之间,以“80后”居多,他们大多思想前卫,其中不乏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在“裸婚族”看来,领了证就生活在一起,轻松自然,正是他们的提倡,让“裸婚”如飓风般在这个城市刮过。

  实惠简约

  “瘦婚”热闹省钱两不误

  相比“裸婚”的孙小姐,在厦门某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小周选择的是介于 “裸婚”与奢华婚礼之间的简朴结婚法——“瘦婚”,就是新人量入为出亲手操办终身大事,祭出二手婚房、小型婚礼、网购婚纱喜糖等妙招,既能热热闹闹地结婚又给自己和双方家庭减负。

  小周有一套6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简单装修后就作为婚房,总共只花了23000多元。从事房地产业的小周自己设计了一套装修方案,除地砖、乳胶漆、门这些比较重、网购不划算的建材外,其他装修材料和家具大部分是网上淘的。“对照实体店的标价,单是床、餐桌、电视柜、书柜等家具,网购就节约了近5000元。”

  在采购婚纱、喜糖时,小周也充分发挥了网购省钱的优越性。影楼婚纱一天的租金约300元,而小周从网上定制的那件婚纱只需要480元。喜糖买大袋包装的,又买了一批天使造型的纸盒,小周和老婆两人忙乎了两个晚上就分装完了,成本还不到150元。

  婚宴是婚礼的重头戏,现在厦门星级酒店婚宴一桌至少要1200元,十桌就是12000元,还不包括酒水。小周和老婆一商量就决定包下一家咖啡馆,以自助餐的形式举办婚宴,每名宾客只需要80元的预算。

  “菜品都是我们自己定的,有20多种,比酒店的菜色多并且精致,结果广受来宾好评。”小周说,只要多花点心思,“瘦婚”完全可以比传统婚礼更出彩”。

  褒贬不一

  真心相爱才是最重要

  对于“裸婚”,社会各阶层褒贬不一。近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赞成“裸婚”的年轻人就占了57.7%。因“裸”的程度不同,“裸婚”又被网友分为“半裸”、“全裸”。

  “《裸婚时代》热向我们宣告,没房没车,也可以婚照结、仔照生!”“裸婚”的支持者说:爱情就应该抛弃金钱的世俗,真心相爱才是最重要的,房子车子可以婚后一起努力再买。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并不支持完全“裸婚”,原因是不符合传统文化。“婚礼是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之一,连婚礼都不要就结婚,也许多年后会因为没有那一段回忆而遗憾。”有网友举例说,《裸婚时代》男女主角先“裸婚”后离婚的剧情不就是证明吗?

  相比之下,取折中之道的“瘦婚”则大受追捧,网友们普遍认为,“瘦婚”节省开支,但减价不减质,比“裸婚”更实际,比奢婚更出彩。它的流行,说明以“8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逐步长大成熟,并开始担负家庭和社会责任。(海峡导报 记者 孙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