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部落首领被推选为村主任 终结村民杀牛斗富陋习

2011年07月15日 09:4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部落首领被推选为村主任终结村民杀牛斗富陋习
沙琼村村主任阿鲁松 光明网记者 廖慧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部落首领到村主任

  僜人阿鲁松60多岁,不高、微胖,双眼炯炯有神。头上盘着白帕、腰间别着长刀、长串银饰披挂在肩,显得英武干练。

  他曾是三代世袭的僜人杜希布林部落首领,如今是带民致富的沙琼村村主任。上世纪60年代,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僜人响应政府号召,走出深山,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阿鲁松是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原始部落迈进社会主义

  林芝地区察隅县气候湿润,风景如画。僜人世代生活在这里,目前主要居住在上、下察隅镇,共1529人。僜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上世纪60年代前,僜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住在深山老林的树屋或者岩洞里,以游猎为生,穿树叶,吃兽肉,靠结绳记事。

  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在平坝上给僜人盖了新房,安抚和劝说僜人陆续下山定居,同时找来技术员教群众耕地种田、养鸡养牛。“僜人没文字不懂算数,致富很慢。出去卖粮食,先买烟酒请一个人帮忙看秤,然后再请另一个人帮忙算账卖多少钱。”阿鲁松说。

  部落首领被推选为村主任

  睿智、幽默是阿鲁松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不识字,但能熟练运用僜人语、藏语和汉语。和记者交谈时,他甚至冒出一个日语单词。劝来访客人喝当地自酿酒时,他一本正经地说“这是饮料,和营养快线差不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村民们介绍,阿鲁松的爷爷曾是部落的首领,后来传位他父亲,他父亲又传位给他。阿鲁松头脑灵活会做生意,一直是村里的富裕户。还曾作为僜人代表去过北京等很多地方,见多识广,在僜人群众中威望很高。上世纪90年代初,村委会选举,他被选为第一届村委会主任并任职至今。

  “以前当部落首领,群众发生纠纷,我得出面协调;现在当了村主任,主要是带领村民致富。”阿鲁松说起部落首领和村主任的区别。

  终结村民杀牛斗富陋习

  阿鲁松家的客厅里,挂着50多个油光锃亮的牛头。这是他改变当地杀牛斗富习惯的见证物。

  阿鲁松透露,改革开放后,僜人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杀牛比富的陋习依然存在。每年冬天,村民都要大量杀牛送鬼祈富,谁家杀的牛最多,主人就最有面子。很多人家里没钱,也四处借钱杀牛。“1999年,我一次杀了26头牛、70只鸡,邀请村民和亲朋好友分享。村民知道谁也比不过我了,从那天起再也不杀牛斗富,改比存款比致富了!”阿鲁松说。

  下察隅镇镇长姜治强告诉记者,刚富起来时,阿鲁松常杀牛宴请村民分享。2000年之后他转变思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村里修公路,他一次性捐了8万多元,还号召村民发展家庭旅馆、挖虫草。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如今沙琼村真正富了起来。该村共60户279人,年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

  筹建僜人文化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阿鲁松作为僜人代表到北京参加会议,因随身带着传统长刀,登机前他被拦下。“为了尊重僜人的民俗习惯,民航等多部门协调,最终允许他带刀上了飞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当然,刀被贴了封条。”察隅县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的阿鲁松正忙着建僜人文化博物馆,他家的50多只牛头将可能成为首批展品。

  阿鲁松的儿子即将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很多人问他是否会让儿子回村担任村民领头人,他摇摇头说:“我将是最后一个部落首领,儿子要读研究生考公务员,建设国家。”(新京报记者 陈 博 光明网记者 廖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