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8月2日电 题:支援三线老技师驻晋45年 80岁高龄依然照顾瘫痪女
作者 宋立超
1966年为了“支援三线”,他追随着军工厂从北京钻进山西的穷山沟,一晃就是45年;风华正茂的女儿被发现患有强制性脊柱炎,瘫痪在床,他悉心照料,一过就是30年。如今,年届80高龄的王文启陷入了困境,为了女儿的医药费四处奔走。2日,记者走访了王文启一家。
从北京到山沟
走进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四三七零厂宿舍的王文启家,迎来的是一股浓重的药味。家中昏暗,陈设简单。侧边的小房间里,王文启40多岁的女儿王倩躺在床上,床前的桌上摆满了各种药物。
“我是正宗的北京人,离开家已经45年了。”满口京腔的王大爷一提起自己的经历感慨万千。
据王文启老人介绍,1966年,根据那个年代“支援三线”的大政策,他随工作的军工仪表厂——四三七零厂从北京搬迁到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的山沟里,并且一家全部来到了山西。1992年,厂区搬迁至太原市小店区,王老就在太原安了家,直到现在。
“那个时候一腔热血,全听祖国安排,就是在山沟里也不觉得苦。”王文启说,“为了响应毛主席号召,那个年代的军工厂全都建在山区,附近有军队保卫。”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四三七零厂逐渐衰落,坚持到今年,目前已进入破产程序。
2日中午,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记者随王老走进了曾经辉煌的四三七零厂。已经破败的厂房环列四周,绿树掩映中,红色口号历历在目。
“45年啊,我在这个厂工作了大半辈子,老伴、女儿先后进厂上班。我们全家都奉献给了这里。没想到厂子会走到破产的地步。”王文启唏嘘。
女儿重病 艰难维持
王文启怎么也没有想到,厄运会有一天找上这个为山西奉献诸多的家庭。
“女儿十七岁那年,老说身体不舒服,刚开始没在意,后来检查才知道是强制性脊柱炎。这对于我们来说真是晴天霹雳。”那个时候,王文启的妻子正患有乳腺癌,已做胸部切除手术。
据医务人员介绍,强制性脊柱炎是个“倾家荡产”的病,没有治愈的希望,只能长期药物维持,并且会随着时间越来越严重,卧床不起,失去劳动能力。“就是死了,骨头还会在病变当中。”王文启的女儿王倩说。
王倩在病床上一瘫就是几十年,工作不了,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日常照料的任务就落在了王文启夫妇的头上。
“丈夫在西安打工,工资不高,父母退休后就在家照顾我。”提及此事,王倩一天无奈。
然而事情越来越艰难。由于丈夫打工挣钱不多,王倩又无劳动能力,致使家境越加艰难。再也没有亲戚肯借给他们钱,每个月高昂的医药费,只能用王文启的退休金来维持。
“去年一年的药就花了几万块,退休金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家里还有一万多元的外债。看着父亲这么大岁数还在外面奔波为我想办法,真是于心不忍。”面色有些苍白的王倩看着已80高龄的父亲,有些哽咽。
除了医药费,王倩的女儿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想想未来同样不菲的学费,王倩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寻救助 四处奔波
雪上加霜的是,王倩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在今年被停。
“去年厂里给员工每个月发放576元的生活费,由于和低保政策抵触,就被停了。”王文启无奈道,“可是由于厂里进入破产整顿状态,生活费发了两个月就停了。现在我们都是从厂里借钱补贴药费,一个月借500元。”此时,王倩拿出一堆白花花的欠条。
对此,记者走访了四三七零厂宿舍所属的小店区人民南路社区办和小店街道办事处。
“王倩家的困难我们都有所了解,现在正在帮忙向民政部门申报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民南路社区的廉效淸说,“我们也想帮她。”
在小店街道办事处,面对记者提及的“其他救助”,武有祥主任一脸无奈。
“我们也想救助,可是资金是个大问题。”据武主任介绍,小店街道办事处下辖六个社区,四万城市居民,光残疾人就有几百,压力很大。
“目前光有残疾证的就有三百多人,而这只是一部分。很多都是重残疾,甚至是夫妻双残,他们生活也都相当困难。”武主任算了这么一笔账,一家每个月发一百块的救济,一年下来也得几百万。所需资金十分庞大。
武有祥说,看着80岁的王文启老人几次找他反应情况,他也很是同情。他希望能有来自社会的救助。
面对困境,王文启老人依然坚定。“别看我80岁了,可我依然会争取下去,哪怕是一点钱也好。我不会扔下我的女儿,别看已经有近三十年了,就是再有三十年,我也依然照顾她,因为她是个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因为她是我的女儿。”王文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