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8月3日电 题:广州珠村“巧婆”“巧姐”巧手迎七夕
作者 吴敏平
“天上鹊桥重飞度,人间乞巧又一年”。农历七月初七(今年8月6日),乞巧节(又称七夕节)将如期而至。在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来临前夕,在广州天河珠村内,处处充满乞巧节庆的氛围——全村的“巧婆”“巧姐”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摆七娘”;在珠村的明德堂,前来“拜七娘”的人们络绎不绝;2011年广州乞巧文化节也于3日在珠村拉开帷幕……
今年6月,以珠村为代表的广州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乞巧节前夕走进珠村,但觉其“中国乞巧第一村”的名头非虚。
在珠村的各祠堂和七娘点,多姿多彩的手工艺品被放在大型方桌上展示,这便是被称为“摆七娘”的乞巧风俗。在珠村的七社七娘点,笔者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的乞巧手工艺品“汇聚一堂”,当中既有五彩斑斓的手工花朵、瓜果等作物作品,也有饱含故事的鹊桥相会、农村人家等形象作品,而其中精致时尚的广州塔、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模型作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年逾九十的黄三婆自小便开始做乞巧手工艺品,虽然现时年老不能亲自动手制作,但她仍会不时给“巧婆”“巧姐”们予以指导。“以前我们做(乞巧手工艺品)的材料十分简陋,现在的则丰富多了。”黄三婆在七社认真“巡视”着每一件作品,看到“巧姐”们的成果,她显得十分高兴,“她们做了很多新的东西,是以前没有的,都很好看。”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因多种原因,乞巧节活动在广州地区几乎销声匿迹;1998年,珠村四名年逾古稀的阿婆重启乞巧风俗,推动了这一传统节日在广州珠村周边的复兴;2005年,珠村举办了首届广州乞巧文化节,进一步推广了乞巧文化。
76岁的“巧婆”潘桂金带着自己与几位“巧姐”合作制作的手工艺品,在此间举行的广州乞巧文化节上进行展示,她说:“以前女孩子小时候都学乞巧,后来暂停过一段时间。现在这种习俗又时兴起来了,越来越多人做(乞巧手工艺品),来看的人也多了,比以前热闹了不少。”
与此同时,在珠村小学内,也展出了多件别出心裁的乞巧作品。当中有活灵活现的孔雀、小鸟,也有逼真精致的花、果盆栽,而这些作品,均是出自该小学的学生之手。据了解,珠村小学有自编的乞巧文化教材,并开设有七巧手工课程,小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制作各式各样的乞巧手工艺品。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在珠村,“巧婆”“巧姐”正用他们的巧手,向人们讲述着乞巧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