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赵作海疑似陷入传销陷阱 再赴宁夏神秘消失(图)

2011年08月04日 08:07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赵作海疑似陷入传销陷阱再赴宁夏神秘消失(图)
赵作海和妻子到银川火车站后,一名身着白色T恤的年轻男子前来接站。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7月23日,本报A12版以《赵作海疑似陷入传销陷阱》为题,独家报道了赵作海夫妇从国家赔偿款中拿出17万余元,在宁夏贺兰县搞所谓的“扶贫工程”之事,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7月26日,面对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采访,赵作海的妻子李素兰亲口承认“上当受骗”了。然而,7月29日,赵作海和李素兰夫妇再次前往宁夏。他们此行目的如何?记者千里追踪,一探究竟。

  临行前

  “感觉不对”,改签车票

  7月23日,本报报道赵作海、李素兰陷入传销陷阱后,李素兰打电话给记者,称记者坏了她的好事,并对记者进行了强烈的斥责。“我做的并不是传销,因为我没有销售产品,”她说,“我说什么都不会让赵作海用拿命换来的钱去做传销。”

  然而,面对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的采访,李素兰却亲口承认“上当受骗是因为太大意了”。她拒绝报警,声称是因为“考虑到赵作海的影响”。

  7月25日下午,记者接到赵作海和李素兰又准备到宁夏的消息。知情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买好了到银川的火车票,在卧铺车厢,28日上午到银川。”

  7月27日,记者确定赵作海出现在郑州火车站后,与宁夏《新消息报》的记者取得了联系。《新消息报》的记者与赵作海夫妇取得了联系。

  7月28日早晨7时许,《新消息报》派了两位记者,赶至银川的上一站灵武火车站,上了赵作海购买车票的1626次列车。记者对照媒体报道的赵作海与李素兰的照片,逐节车厢、逐个座位寻找,但是未找到其踪影。

  “7月27日上午10时许,我们第一次给李素兰打电话时,她很高兴,并且告诉了我们她和赵作海两人所在具体的车次和座号。当时从电话中听出,赵作海夫妇所处的环境应该就是在火车站候车室。”《新消息报》的记者告诉本报记者,“而当我们于下午5时许,再次与其联系时,通话的环境很安静,只能听到电视机发出的声音,他们很可能在宾馆里,并不是在火车上。”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此时赵作海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化工宾馆内。一位与赵作海取得联系的知情人告诉记者,他们没有按原计划上火车,是因为“李素兰感觉不对”,将车票改签到了7月29日。

  下车后

  二人被一辆路虎车接走

  7月29日下午,知情人告诉记者,赵作海夫妇已经从郑州登上了开往银川的火车。记者从洛阳也坐上了直达银川的大巴车,并且将此消息通知《新消息报》的同行。

  7月30日6时许,《新消息报》记者驱车从银川赶往灵武火车站。约8时15分,记者登上由郑州方向驶来的列车,分头寻找赵作海夫妇。

  他们一节节车厢找寻,一张张面孔仔细对比。在寻找至第5节车厢时,发现赵作海出现在右手边的窗户前。赵作海此时一脸疲惫,挤在人群中,右腕上缠绕着一条白色毛巾。

  随后,记者在6号车厢发现了李素兰的身影。李素兰穿着时尚,黑底白花上衣,黑色九分裤,高跟凉鞋,耳悬银环,左手上戴着一个分量不轻的金手链。

  记者兵分两路,分别盯着赵作海、李素兰二人。赵作海很少与旁人聊天,一位同乡与他搭讪,他也只是匆匆回答两句,就望向窗外,不再言语。李素兰在外人面前却表现得比较亲近。

  火车到达终点站银川。赵作海穿过走廊至6号车厢与李素兰会合后,一同下了车。李素兰在下车时还不忘戴上一副茶色大墨镜,行李几乎全由赵作海来提。

  记者尾随赵夫妻二人下车,二人刚一出站,就有一名身着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中等个头、年约20岁出头的年轻男子前来接站。双方会意一笑后,男子接过赵作海手中的行李,就向火车站西北方向走去。一路上男子非常小心,不时回头张望,看是否有人尾随。

  在距离火车站出口约1公里处,白衣男子将赵作海夫妇引上一辆停在路边的北京牌照的陆虎越野车上。白衣男子驾车,车上除了赵二人外,还有两名男子,但由于汽车玻璃颜色太深,无法看清其长相与年龄。

  目的地

  进入贺兰太阳城后消失

  本报记者与宁夏同行会合后,驱车跟随,但该车速度始终很慢,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一路开往贺兰县太阳城C区3号楼附近,赵作海与李素兰进入该楼4单元的大门。

  进入正门,一个戴墨镜的男子坐在人力三轮车上卖太阳镜。戴墨镜男子的注意力完全不在太阳镜上,而是认真地观察着过往的行人。记者的到来,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在太阳城C区的入口处,排着十几辆挂有银川本地牌照的私家车,许多崭新的车上还挂着红布。奇怪的是,车主都操着河南腔在拉客,这些车主要是靠将太阳城内的居民拉往银川市区,票价是出租车的2倍。

  进入太阳城C区后,记者看到许多挂着河南招牌的商店,有专门的河南蔬菜店和河南冷鲜肉便利店。小区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到60多岁的老人,小至3岁多的小女孩都操着地道的河南腔。

  河南牌照的小汽车在小区内不断地穿梭,在小区北门附近一十字路口处,3分钟便有5辆河南牌照的汽车从记者身旁经过,大多是豫A、豫P、豫Q的。此外,还有很多北京、江苏、河北牌照的小汽车。

  一位老环卫工告诉记者,在太阳城C区里,有商品房40多栋,住了近万人,大多是外地人,尤以河南人最多,当地人都管太阳城叫“河南城”。

  “朋友介绍我到这做生意,刚过来想租个地方住,你知道哪有空房要出租吗?”记者问环卫工。“小伙子,好多人都不是干正当生意的,你要小心。”环卫工师傅好心地劝记者:“做生意一定要看有实际的东西没有,如果他们没有实际的事干,你千万可别被骗了。”当记者试图追问该环卫工更详细的信息时,环卫工却从记者身旁走开。

  记者在赵作海所在的3号楼附近等待了一上午,直到下午2时也没看到赵作海与李素兰的身影。本想进楼道寻找,却又怕被赵作海夫妇发现,从而打草惊蛇,所以只能在附近徘徊,以等待赵作海夫妇的出现。(记者周斌实习生习宜豪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