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上微博时,也有部分人在玩过一段时间后,已经激情不再,就像“80后”白领黄柳,已从一天要发十多条微博,变为现在不再登录关注,出现了“微博疲劳症”。
曾经>
她打烂碗也发微博
28岁的黄柳也算是新浪微博的“资深”用户了,去年10月注册之后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微博控———只要不忙于工作,就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看网友们的各种言论。坐在车上无聊时,她也会掏出手机登录微博。晚上,她也会以看微博作为睡前功课,“有时候连上厕所也会用手机上微博。”
黄柳也会时不时地通过微博细数心情、记录生活———早上堵车、跟家人吵架心情不好、摔碎一个碗、晚上吃的是自己煎的牛排……事无巨细、杂七杂八的,心头有啥子想法,都愿意往上面写,控都控制不住。有时一天最多要发十多条原创微博,而转发别人的微博就更多了。
黄柳喜欢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和大家热议的话题,像“局长微博开房”、“郭美美事件”等。而她关注的对象很多,有熟悉的朋友和同学,有喜欢的明星,有完全陌生的但欣赏其言论的外地网友,所以她的“粉丝”也不算少,有上千名。看到“粉丝”数量与日俱增,她曾一度很有成就感。
黄柳自知自己已经深深地为微博痴迷,“有时候边吃饭也边用手机上微博,连我爸妈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了微博这个“好朋友”,黄柳成了宅女,“不看电影、不和朋友唱歌,不去爬山了。”
为什么成了“微博控”?
“释放压力吧。”黄柳是个剩女,在渝中区上清寺环球广场一家科技公司当文员,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工作,而是家庭,“爸妈老催我恋爱和结婚,在微博上看到那么多好耍的事情,我的心情就会好许多。”
现在>
她让微博退出生活
“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我不再那么爱微博了。”黄柳说,最近十多天以来,自己莫名其妙地对微博失去了兴趣,没有了昔日的狂热,“以前看到一些好玩的言论、笑话之类的都觉得有意思,哪怕有人说自己正堵在车上,我都会去安慰一句。现在看到这些就觉得无聊。”同时,她也没有兴趣把自己的心思记录于微博了,“难道我是厌旧了吗?”
黄柳曾私底下跟其他博友交流过,有好几位跟她有同样的状况,“开始是不想发言,后来发展到连看都不想看,甚至想从微博生活中消失。”
而这些已产生倦意的博友,以前几乎都是非常疯狂的微博控。他们曾没日没夜地浏览微博,时时在观看、撰写、回复、转发、评论,与粉丝互动,乐此不疲。后来,有人认为这是玩物丧志,影响到工作和学习;有人觉得不少微博内容零碎,家长里短,过于碎片化,阅读价值不高;有人则讨厌夹枪带棒的网上对骂和辩论。最后,还有不少人干脆“封博”(无法注销,只有自己不使用)。
玩过一段时间微博后,体会到无聊、无趣,很少再看微博,或者直接封博,甚至想让微博从生活中彻底消失,这正是微博疲劳征。
专家>
上微博如沙中淘金
对于微博疲劳症,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蔡敏分析称,产生疲劳感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面对任何事物,难免会在一定时间后出现倦怠期和障碍期。而这个时候,就要看自己怎么去突破了。
如何突破呢?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要上微博。如果仅把它当作娱乐,当作好耍的游戏,那“休博”也不可惜。“这说明有的网友对微博的社会文化功能认识不够。”蔡教授说,微博是人与人自由交流的平台,具有草根参与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聚合性,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圈,不是一个单纯的娱乐之地。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不喜欢的言论大不了不看,只关注自己感兴趣或有用的就好,毕竟每天有那么多新信息进入。”蔡教授说,仅限于娱乐,那自然会很快厌倦,但如果是把微博当作对自己有用的工具,了解到它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比如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等,就算迈过了倦怠期。“微博如果是沙子,就看你能否在里面淘出金子,就看自己是不是好矿工。”
昨天,记者从新浪公关部了解到,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启以来,如今已有1.4亿用户。(记者 朱阳夏 实习生 任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