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源自厨房
“我家没厨余垃圾,在厨房一个机器里,直接就给处理了”
显然,绿房子寄托着“驴屎蛋儿”的梦想。做律师的他已经有两年没接活了,现在全在吃老本,这绿房子又花去他14万元。
那“驴屎蛋儿”为什么要建绿房子?这还得从2009年说起。当时要在阿苏卫建设垃圾焚烧厂,这个地方就在“驴屎蛋儿”的小区附近。当时好多人反对,“驴屎蛋儿”是其中一个。就这样,“驴屎蛋儿”与垃圾打起了交道,“如果绿房子得到认可,能够推广,我后半辈子就交给它了。”
“驴屎蛋儿”在小区里成了环保达人,而后被政府邀请去日本参观垃圾焚烧厂。从那时起,他更加关注垃圾,“本来是参观垃圾焚烧厂的,后来看到人家日本垃圾分类做得太牛了,临时都改了参观路线。”回国后,“驴屎蛋儿”思考良久,他决定唤醒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
“我去过一些其他小区的垃圾站,就是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一戴红袖标的老太太站在那儿监督,根本不行,还是混杂一片。” “驴屎蛋儿”说,他认为现在最紧要的就是要垃圾干湿分类,“咱不能像日本那样,人家都几十年了,咱首先要做到干湿分类行不行?”
由于住在美式别墅区,自家厨房里有一套设备,“我家没有厨余垃圾,所有的厨余都倒在厨房一个机器里,就给处理了,我的绿房子的想法也是从这个得来的。”说干就干,黄小山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这期间,他结识了不少垃圾处理专业人士,郭强就是其中一位。而这正好弥补了黄小山的专业缺失,“我是一个学文的,不懂机械原理,怎么把这个想法实现呢?我就跟朋友描述,说这个脱水的机器,只要把垃圾放进去甩干就可以了,就跟洗衣机似的。朋友们根据需要去找厂家设计生产……还节省了钱,原来的厂家要10多万,这个仅用了3万多。”
参与分类有奖
“我做梦都梦见居民把垃圾袋扣到我头上”
根据黄小山的设想,这座绿房子要在北京小汤山地区的300幢别墅、600个回迁户和一个中型农贸市场内进行试点,“每户都有一个档案,我会发给你们垃圾桶、塑料袋,我要搞垃圾投放的实名制,每个垃圾袋上都有你们家的门牌号,要求你们定时定点把垃圾放在那里,然后我会把你们扔出来的垃圾拉到我的绿房子,按照干湿两种不同的垃圾,进行一次预处理。”
为了让周边居民给予配合,黄小山除了打算发放千余份宣传册外,对于居民还有奖励,按照黄小山的想法,凡是满足分类包装和定时定点投放的家庭,“绿房子”会根据垃圾袋上的门牌号进行登记,每月末、每季度末、每年末都会举行规模不等的抽奖。“或许你的垃圾只卖了几元钱,却抱回一个平板电视。”黄小山说,在这种刺激下势必会有很多人从被动转向主动。目前,全国已有6个环保组织答应各派两名志愿者,帮他运作“绿房子”。
那么,周边居民的配合至关重要。黄小山坦言:“肯定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我做梦都梦见居民把垃圾袋扣到我头上。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绿房子的必要。”
按照黄小山的设想,“绿房子”要实现承上启下的功能。具体说来,“承上”就是帮老百姓完成垃圾分类,“启下”就是把干垃圾分成七类,最大限度地把里面有用的东西拣出来;把湿垃圾用破碎机打碎,通过脱水机脱水,再与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对接,“我现在想为这事儿建一个网站,每天做一个绿房子的日记,希望我们的政府也好、专家也好,我最欢迎的是老百姓,都关心这个垃圾,因为垃圾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产出的,也希望用量化的数字来说明,市民的生活垃圾真正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希望以此为基础,能给政府制定垃圾政策提供帮助。”(记者 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