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胡同网站8月18日出现一个投诉帖,署名“一位无奈的百姓”的网友在帖中反映,近几天,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强行逼迁10万头猪,如果不搬走将拆猪圈、强行撵走养猪户。该帖迅速成为网络热帖,多数网友跟帖表示,谷里街道的做法太“霸道”。
事实究竟如何?记者迅速展开调查,却发现十万头“猪”遭撵的背后,另有文章。
“200米外的必经之路上,社区派人设了一个岗亭,不准我们运饲料,摆明了逼着我们走。”江宁区谷里街道吉山铁矿附近一家养猪场周老板气愤地说。
“养猪本来就不容易,一头猪仔进来就得花八九百甚至上千元。饲料比米都贵,一年到头行情好、死亡率低还能赚点;行情差、死亡率高的话,‘哭都没有眼睛水’(安徽土话)。”谷里街道荆刘社区另一家养猪场老板认为,街道是在搞“形象工程”。昨天,他们的猪场已经被强拆了。
记者接连采访了10多位养猪户,基本确定这样一个事实:江宁区谷里街道辖区大概有养猪户近200名,小户100头以上、大户300-500头不等,共约10万头。就在几天前,街道方面勒令养猪户搬迁,并采取了相应措施。3号令搬迁的原因,是污染太大。
“不是街道逼他们走,是本地老百姓逼他们走。”谷里街道办公室主任赵宏国回应,生猪养殖户中外来户占大半,都不是标准养猪场,而是找荒山荒坡圈地建起来的猪舍,也没有什么污水处理措施,养猪户所说的“饲料”其实是泔水,设岗亭就是防止运泔水——这些养猪户用泔水养殖“垃圾猪”,去年曾被曝光过。
这一说法,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证实。荆刘社区居民刘先生说,养猪场的粪便尿水直往河沟、农田、沟渠排,好端端的河臭气熏天,苍蝇乱飞,“他们不搬,我就投诉政府!”
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养猪客中大多数是安徽籍养殖户,2007年前后,他们最初在江东门附近养猪,也是因为污染大遭到当地居民集体投诉,于2009年搬到了河西。当年,南京城区取缔养猪场,他们又赶着猪搬到了江宁。
在谷里街道同志看来,这道“逐客令”不得不下——
一方面,是缘于本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谷里街道正在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非规范生猪规模养殖导致的环境污染被列为整治重点。
“街道辖区内有牛首山风景区,也在做生态旅游,这些违规养猪的跟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很不一致。”谷里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起,街道对生猪规模场进行清理整治,重点对已经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以及一些重要水利保护区域的养猪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期限为年底,投诉特别严重的要求7月30日前搬迁。但这些外地养猪户一直拖着不搬,继续污染,对于这种情况只能采取强制措施。
这些外地养猪户承认,确实是污染环境,但这种限期逼迁的做法,他们实在无法接受。“就是人租房子还要找一阵子呢,更何况是养猪的地方。”“既然要赶我们走,为什么当初又同意我们进来?”
18日下午,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看着圈里嗷嗷直叫的1000多头猪,安徽籍的老刘满面愁容地说,大热的天,高速公路上都看不到运猪的车,因为这样的天气猪很容易死掉,损失谁来承担?他认为,即使要搬,也至少应该提前一年左右通知,或者帮他们选好新址,给条退路。强拆行为,也让他们外地人觉得“受了欺负”。
“来南京养猪16年了,一直没安稳,江东门、红旗二队、河北村、兴隆、谷里,这次再搬家就是第11次搬家了,最短的十几天就搬,有的几个月搬,最长的三四年,这中间的辛酸太多太多。”在南京人看来是污染制造者的外来养猪客,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恼。
面对记者,老周打开话匣子——在河西的河北村,那里地势低,一到梅雨季节就淹水,一次发大水淹到胸口,猪跟人都泡在水里,他使劲拽着猪不让冲走,母亲眼泪直淌,现在想起来还很难过。
“我们很想有个稳定的家,要是政府划定一个地方,规划好,建起符合排污标准的过滤池,有防疫部门的人定期检查病菌,我们这些养猪人举双手赞成,年产二三十万头生猪很容易,能够供应南京市场1/4的猪肉。我甚至愿意像买期房一样,先把租金交出去。”另一位养猪客说,每次搬迁损失最少上万元,他们也一直寻找出路。现实情况是,这些集中起来规模很大而单体小且散的外来养猪客,很难享受到本地养猪客的待遇。
“土地一年比一年紧张,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所以会出现频频搬家的情况。”南京市农委畜牧处的周处长说,南京划定绕越公路以内为限制养殖范围,鼓励规模化养殖,最低养殖生猪在1000头以上才能获得补贴,你家五十,我家一百集中到一起凑够1000头的,不能获得相关补贴——因为,散户养殖很难达到卫生防疫的要求,而建一个标准的养猪场,成本在那里摆着。他建议,“南京的养殖要求比苏北高得多,这些养猪场最好一次性搬彻底,远离城市,远离村庄居住区和主干道。”
省农科院畜牧所专家给外地养猪客支了一招,建议这些外地散户抱团集中到一起,以自家的活猪作为资本入股,推举一个大户来管理,正式注册,其他人只负责具体工作,年底分红。这样就能达到规模养殖场的效果,也能领取国家补贴。就像“养殖公寓”一样,既能生产,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环境污染。
南京市菜篮子办公室同志说,南京地产猪的养猪户有1/3是外地人,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政策,把这些养猪户集中起来规范养殖,春秋季适应运猪的季节可以从外地调猪,夏季、冬季就可以依靠地产猪,对平抑猪肉价格有一定帮助。(记者 王世停 曾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