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千辛万苦只是一种活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4个多月后,米兰芬烈士墓的筹建账户上收到了社会各界5万多元捐款。
有了款项,王心荣并不轻松,他构思着烈士墓园的每一个细节。
他找到襄阳市设计院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听完他的来意,免费给他设计了墓碑和园内格局。
拿着图纸,他四处勘探选址,最后,一位亲戚将自己在公路旁承包的一块山地免费供他使用。
看陵园拔地而起,从图纸变成现实,王心荣心里美滋滋的。新建的米兰芬烈士墓并不宏大,但每一处细节都融进了王心荣老人的细密心思:碑高8米1,意寓八一南昌起义;陵园围墙两边呈波浪型,意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后墙呈长城状,警示后人强我国防;米兰芬烈士墓周围有27棵翠柏,那是他牺牲的日子……
为了尽量缩减建设资金,陵园四周护坡使用的砌砖和硬化水泥板都是丢弃品,闲暇时王心荣一块块拾来,放在自行车两边自制的铁架上,慢慢推到陵园去。从小镇到陵园是一段1公里的山坡路,这样的路,两位老人不知走过了多少回。
盛放红花草、含羞的五月菊,含苞待放的秋菊,刚刚凋零的紫荆,陵园四周植满了四季花卉,这些都是王心荣从别处移栽,和老伴一锹锹种下的,仅菊花就有四五种,四季花香不断,吸引了镇里的居民来这里小憩。
每隔一天,王心荣都要到米兰芬烈士墓,亲手拔掉花丛里的一根根杂草。清洗墓碑,给花木浇肥、整枝,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坚持了6年。即便是倒在病床上,他还不忘打电话找人去维护陵园。
在陵园的一处墙面上,有黑色大理石镌刻的功德碑,上面详细罗列了每一位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数额,甚至留下了刻字工的姓名,唯独不见筹建陵园并正式捐款630元的王心荣。
他希望藉此传递一种信息,他做这事并不图名。“人有各种活法和玩法,有人追求时尚,有人喜欢打麻将,有人喜欢打门球,我做这件事没什么,也是我的一种活法。”68岁的王心荣说。
除了筹建米兰芬烈士墓,王心荣老人还从牙缝里省着钱资助着一位贫困学生,他连续3年给这位贫困生每年捐助800元,今年,这位贫困生跨入了高中,王心荣又送去1000元。
说是活法,其实王心荣心底埋藏着外人无从知晓一个结。王幼时家贫,家里没有一分地,父母给人做长工,解放后,他家分到了土地,但父兄多病,母亲靠做针钱活赚零钱供他读书,但也常常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在失学的边缘之际,一位老师为他申请了特等助学金,还组织众人募捐,使他学业得以维系。“在我心里常挂记着这些给我带来幸福生活的人,有我的老师,有米兰芬烈士,可以说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吧。”王心荣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