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记者走基层:电力巡线员“翻山越岭”是个苦差事

2011年10月11日 17:14 来源:长春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走基层:电力巡线员“翻山越岭”是个苦差事
巡线员正在苞米地里检查线路。 摄影:佚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钻苞米地巡线算啥,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无论有多少困难,都应该做好,无论风雨,坚持巡线,确保安全。”韩岩是长春供电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巡线员,也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党员。说起平时的巡线工作,韩岩的语言很朴实。8日,记者来到长春供电公司送电工区与韩岩一同体验了巡线工人工作的艰辛。

  准备——确定巡线地段 备好巡线设备

  当天一大早,记者与韩岩早早的在送电工区集合。韩岩告诉记者,巡线工作主要是对线路防护区进行检查,如树木、建筑物对导线的安全距离是否满足要求,防护区内是否有违章作业等外力破坏因素,检查杆塔基础及接地装置等,这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事儿。出发前,要拿出当日的巡视单,找到当日的巡线地段,认真记下准备出发的时间。

  随后,记者与韩岩穿上胶底鞋,拿起应急灯,背起工具包,准备出发。“这工具包真沉啊!这还没等巡线呢,就已经够累了。”对于记者的小声抱怨,韩岩也只是微微一笑。据了解,韩岩平时就是这样,凡是有危险、紧急的任务,他都第一个冲在前面。“我是一名巡线员,这些都是我该做的,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韩岩说。

  “今年防汛期间,虽然长春连续几天下大雨,我和其他巡线员也一直在巡线,头上顶着雨,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苞米地穿梭巡线。”韩岩讲起了他平时巡线的场景。

  据韩岩讲,夏季玉米处于生长旺盛时期,茎高均超过2米,且玉米种植面积极为广阔,玉米地中空气流通性差,人员长时间停留,会出现氧气缺乏,呼吸困难的现象;冬季的苞米地里的苞米秆和残叶非常硬,伴着瑟瑟冷风把皮肤划破也是常事儿。但就是这样的环境,每日巡线员都会有在玉米地中巡线排查隐患,这些巡线硬汉们从未抱怨一句。

  出发——“苞米地”巡线之旅

  这天巡视的地段是长双乙线134-147号塔间线路,长双乙线的线路巡视工作相对难度较大,线路下方多是玉米田和山包,巡视过程需要不停穿梭于灌木丛、草丛和玉米田。面对眼前的“艰难险阻”,记者长吸了一口气,开始了“苞米地”巡线之旅。

  134-140号塔间线路下方多是山包,山包上灌木、杂草丛生。韩岩由于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行走相当自如。而对于记者来说,这是一项极其有难度的工作。有些山包坡度较大,上坡和下坡时都必须集中精力,否则非常容易滑倒或者被杂草树根绊倒。行走时还要注意灌木的枝杈,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枝杈刮到脸部,甚至刮伤眼睛。记者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显得相当不专业。

  140-145号塔间线路多是玉米田,虽然玉米田没有崎岖的山路,但走起来也很费力。在玉米田里,为了尽可能少破坏农户庄稼,记者与巡线人员都会呈半蹲状态行走,行走在其中即便是不停的用手拨开玉米叶,但还是会被叶缘刮伤脸部,出汗的时候刮伤处还会有些疼痛。由于玉米茎杆较高,在玉米地里很容易迷失方向,必须经常抬头在寻找输电线的同时,再沿着线路向下一基塔走。穿过了玉米田,在记者眼前出现了一个水洼,韩岩告诉记者,这是145-146号塔间的水洼虽然面积不大,也不算深,但水质特别差,根本无法涉水通过,必须绕行20几分钟才能到146号塔下……

  感受——“真是苦差事”

  整段路程走下来,不到4000米的距离,走了近3个小时。记者身上穿的临时工作服已在这3个小时里湿透了3次,而韩岩和其他巡线员却面不改色,呼吸依旧平稳。“这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久了,熟悉了线路、熟悉了地形,就变得容易多了。就算有再多的苦,也觉得不算什么了。”巡线完毕,虽然很辛苦,但韩岩依然显得很轻松。

  这是一群行走在荒山野外的特殊群体,他们每天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有时为了检查一个塔基,要翻山越岭,甚至逢山开路。他们,就是电力巡线员。线路巡视工作虽然看似很简单,却十分辛苦、枯燥和孤独,很多时候一天需要巡视几十座基塔,一走就是大半天,整个过程都需一个人完成。体验下来,记者只有感叹:“那些工作在一线的工人们很辛苦也很可敬。”(记者 王寅 通讯员 孟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