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修路的9旬翁
2011年10月12日下午,记者赶到(河北)魏铺台村果老儿的家中时,刚刚吃过午饭的果老儿正在院子中收拾刚从田地里收回来的玉米。
一排低矮的青砖瓦房前,不到二分地的院落上堆满了黄灿灿的玉米。果老儿用一根根的玉米秸秆和几根木架搭成简易的仓储箱,在将玉米放入仓储箱后,熟练地拿起靠在墙边的铁锹,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家门。
果老儿穿得很单薄,上身仅穿了一件领口已经磨破了的老旧T恤衫,T恤衫上还破损了几个明显的窟窿。一阵风起,果老儿的T恤衫就像一个充了气的皮球,随风飘舞。
尽管已是深秋,但果老儿说,他不冷。因为剩余的半天时间,果老儿都要在土路上一锹一镐的填土,“穿得太厚了,会出汗,干活也不利索。”果老儿说,十几年的春秋,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穿着。
一手拎着铁锹,一手扶着车把,出门没走几步,果老儿就麻利地翻身上车,向村西南方向的土路骑去。那是一条宽近5米的土路,承担着附近十余个村庄的交通。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条高出两侧耕地近3米的土路一直没有得到硬化,道路两侧古树参天,路上沟壑遍布,两米宽的路面都被淤泥覆盖,仅剩不到3米的平整路面可供通车。果老儿告诉记者,这3米的路面,就是他一锹一锹填平的,“路太长、太宽了,我实在干不过来,只能先铺出一条窄路,能让车先通行了,再慢慢填剩下的那半幅路面。”果老儿说。
骑出村落约3公里后,前面的道路愈发难行,隆起的路面形成了高达半米的土丘。一侧的路基上,相隔不远便会有一个土坑,那是果老儿填路时取土留下的。
果老儿停了下来,将车子靠在了路旁的杨树上,拿起铁锹,来到路基的斜坡上,铲起一锹土,端到数米外的路面上,填入深沟内,然后再将土块尽可能的拍平整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