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呼吁
冷漠路人,勇敢站出来!
两岁女童小悦悦惨遭两车连续碾压而过,十多路人经过见死不救,该事件在微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网友们除了怒斥司机肇事逃逸外,还纷纷谴责十余路人对生命的冷漠。网友“Vinta欷媛”称,看到这则新闻后,感到触目惊心,人怎么可以如此冷漠,十几个人的良心都哪去了!要不是那位拾荒的阿姨,孩子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而网友“尕白0_0”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止自己冷血了。
网友们在纷纷谴责肇事逃逸司机、叩问社会良心的同时,也强烈呼吁当天途经事发现场的那十几名目击者,希望他们能够勇敢站出来,除了协助警方的调查外,还应该去说说当时自己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能够见死不救?网友“小妈咪”在微博留言中呼吁当时目击人士能勇敢地站出来,“大家都有父母儿女,别那么冷血。”
本报记者也希望那十几名路人在看到这条新闻后,能与广州日报联系,向我们讲述当时一霎间内心中的纠结,以及事后内心深处的伤痛。
心理学家:
“旁观者效应”与
“好人没好报”作祟
对十余路人的冷漠,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先生。他告诉记者,这么多人对一个弱小生命见死不救,是一种“旁观者效应”——见别人都不做救人的行为,因此内心的谴责感会减少很多,“反正别人也没有救”。
胡慎之认为,此事也说明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高。此外,胡慎之还认为,这么多人选择沉默也与一些社会上“救人者反被冤枉”的风气有关。胡慎之觉得,正是越来越多助人为乐的事情得不得应有的尊重,才造成了这么多“见死不救”的案例出现。
社会学家:
建议将“生死教育”
纳入义务教育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明认为,随着社会生活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增加,生死事件经常发生,人们对生死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冷漠,对生命也变得不敬畏。就小悦悦被碾压、十几人袖手旁观这一事件,足见这些人对生命的冷漠,连救人的本能良知都丧失。他建议,要将生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让人们从小养成爱怜生命的意识。另一方面,很多人面临这种情况会不知所措。“人们会理性地思考,如果我救了她却因救护不当导致死亡,那我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看到别人不帮忙,自己也不上前帮忙,这种“围观心理”往往非常可怕。
文/记者张学斌、王广永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