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探索“基因式慈善”新模式 从小慈员工到大慈社会

2011年10月18日 16:2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探索“基因式慈善”新模式从小慈员工到大慈社会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成功企业家牛根生逐渐从职场退身,以"大慈慈社会"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公益慈善事业。

  随着社会给予的荣誉不断增多,牛根生在公益慈善方面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牛根生说:"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他带着做企业的那份用心在公益事业中摸索。

  无论是致力于环保、教育、医疗、救灾帮困等领域的善举,或是基于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牛根生和老牛基金会对于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不断地努力,值得其他慈善公益践行者借鉴。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关爱社会的、乐于奉献的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早期企业组织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永恒主题,它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完成本应由政府或社会完成的工作,其行为只要不违法,以何种手段和方式去追求利润都无可厚非。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不采用欺骗和舞弊等手段实现它的收益目标,就是为整个社会谋求了最大的利益。这种过分狭窄的企业经营目标,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各种社会公害也相伴而来,这就使西方国家政府及社会公众不得不开始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即要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社会公众及国家的利益,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关键是看企业领导人。企业怎么运作,它的决策怎么形成的,这是要看领导人的。商人,需要用道、利、德、商四个维度去综合考量。

  当随着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企业文化也在发展和构建,这就需要这个企业和管理团队、特别是主要领导者能够承受痛楚、承受压力,要有超前的眼光,要能使这个企业的文化传承下去。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是一个对内关爱体恤员工、对外热心慈善公益的企业家。

  蒙牛前老总牛根生,正是这样一个人。而在此基础上,老牛的目光从自己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福利,逐步转向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人可得幸福的广阔愿景上,从一个企业家成功蜕变为专职慈善家。

  小慈慈员工

  在中国乳业界,老牛是少有的让两家企业都走上巅峰的企业家之一。

  起先,他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并使这个偏居一隅的地方品牌成长为全国品牌,成为当年的“中国冰淇淋大王”。接着,他创立了蒙牛,不到10年,使蒙牛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并且跻身世界乳业16强之列。

  人们不禁要问:能达成如此辉煌的成就,老牛的成功奥秘在哪里?

  我们从他的座右铭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是老牛的经营哲学,也是他的人生观的精彩写照。

  对于员工,老牛对他们爱如自家兄弟姐妹,在1999-2005年担任蒙牛总裁期间,他把自己过半年薪都散发给了员工、产业链上的业务伙伴及内蒙古当地的困难群众。

  蒙牛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一直都是与企业发展同步增长的,在内蒙古地区和在同行业中均处领先位置。蒙牛为员工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多项保险。另有午餐补助、为员工子女缴纳商业保险、为两地分居员工设立“夫妻团圆假”等具有蒙牛特色的福利共计42项。

  除此之外,老牛还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全面、丰富的培训内容覆盖每一个岗位。2003年,蒙牛成立了企业商学院,职能就是实施企业内训,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

  与此同时,牛根生于2005年捐出了自己与家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创立了面向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老牛基金会”。这一善举,使老牛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