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学者称“小悦悦事件”折射公民道德教育缺失

2011年10月27日 07: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物档案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对话背景

  日前,佛山2岁幼童小悦悦的离世引发社会对公民道德滑坡的大讨论以及对于公民教育的全面反思,十几位路人对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无动于衷,让人心寒,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民教育该何去何从?就相关话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檀传宝教授。

  中国青年报:有学者发表文章将小悦悦的不幸去世归结为公民教育的缺失,认为在当下中国,责任教育、个人德性的培养、人际沟通的教育等都是不够的。对此您怎样看?

  檀传宝: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对个体人的尊重是社会精神“缺德”的重要表征。小悦悦悲剧全归咎于公民教育问题有失公平,但的确与道德教育缺失和公民教育空白相关。

  中国青年报:我们谈论公民教育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和公共道德教育混淆,比如在公共场合能保持秩序、遵守公共道德等,公共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什么关系?

  檀传宝:遵守公共道德只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内容。现在一谈公民教育,大家都想到的是国民责任教育。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国民都会有国民责任,问题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和臣民是不一样的,公民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拥有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同时要对这个国家负责——而臣民则只有单方面的责任。

  我国封建社会时间较长,对公民社会生活的权利意识呵护不够。所以,我们的公民教育至少要谈权利和责任的平衡,而不能仅谈责任。如果只有责任和义务,没有起码的权利,肯定不是现代公民,现代公民一定是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的主体。

  中国青年报:2008年奥运会之前,公民教育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许多专家学者也呼吁利用奥运会契机提高公民素养。但此后,这种公民教育的呼声却渐渐弱了下去。你能大致评价一下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吗?

  檀传宝: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是名与实不符。比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已写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面了,但在具体教育政策实施上,一些部门和个别执行层面的领导干部,对公民教育还没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在真正落实相关理念上没有紧迫性、积极性,没有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支持,就很难落到实处。

  可喜的是,民间和草根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正在慢慢兴起。一种是与官方体制衔接较好的群众公民教育,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还有江苏、上海、云南等地的公民教育活动,逐渐引起了广泛重视,获得了更多人的积极相应和参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