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社会都在对光棍节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商人们看到了大把的钞票,人口学家看到了结构危机,社会学家则有种对未来的隐忧。
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2400万。想象一下,届时将有两三个北京那么大的城市住的都是男人,那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剩女大都在大城市,剩男大都在农村,这是中国新的城乡二元化。
11月11日,光棍节,对剩男剩女们来说,说不清是该庆祝,还是该悲哀。
这个据说是上世纪90年代由南京的大学生率先发起的节日,随着剩男剩女问题的日渐凸显,参与到这一节日中的群体变得异常庞大,形成了动辄上亿元的产业。
整个社会都在对光棍节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商人们看到了大把的钞票,人口学家看到了结构危机,社会学家则有种对未来的隐忧。这一切如同一道枷锁,强加在每个剩男剩女身上,他们的“鸭梨”真的很大。
以光棍节之名
11月11日还未到,“光棍”的气息就已到处弥漫。20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发车的D3111次列车票被提前抢购一空,1111次列车也受到了追捧。各地民政部门则严阵以待,增加人手,延长上班时间,以应对新人扎堆登记。
媒体和婚恋网站借势举办相亲活动,世纪佳缘网站就在银川、武汉、重庆等地举办了“恋爱无罪,‘脱光’有理”的派对。影院同样热闹非凡,“光棍档”有《失恋33天》、《光棍终结者》等电影来抚慰单身情怀。
而电商们提前半年就备足了货,在11日当天启动促销活动,在这24个小时内,购物狂欢又在上演。去年因爆仓被大肆诟病的淘宝网提前调集了4万名快递员,尽全力保证货物在线下及时运达。
消费只是侧面。在这个“电视速配”年代,似乎“脱光”才是光棍节的真正主题。
但想在光棍节一天时间内,解决掉单身的老大难问题并不现实。有人说,反正已经光棍那么多年了,再多几年也无所谓,不要为了“脱光”而凑合,宁缺毋滥。他们负隅顽抗,死活不“脱光”。而有人跪求他们“脱光”:光棍那么多年了,人都老了,赶紧找个人凑合着过吧,别挑三拣四了。
光棍自有光棍的好,一人做主而无负累。有经济学家甚至提出“单身女性经济”概念,“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这一条现在也适用于单身汉。
饭馆酒吧都在揣摩着光棍的心思,他们不爱在家起火,他们迷恋大城市,偏爱单身公寓和小户型;他们不按常理出牌,有了钱就去旅游,没事儿就买辆两厢车到处溜达;他们忙着考证,趁年轻,要为自己的事业奋力打拼。
在年轻人将单身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时,却深深地刺伤了广大剩男剩女。单身并不可怕,就怕单身被妖魔化。传统的爱情和婚姻正在煎熬大龄青年,当全社会都在为光棍节疯狂时,“我想结婚,这过分吗?”成本的增加徒增了大龄青年的恐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