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杨玲再次踏上了榕江的土地。一个多月前,她在这里被毒蛇咬伤,当地水族妇女潘玉云从自己头上拽下头发救了她一命,“是榕江质朴的乡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我就是一名榕江人。”杨玲说。
危急时刻
“头发”救了她一命
省妇联副主席杨玲是省妇联“四帮四促”扶贫队的成员。榕江作为省妇联的帮扶点,此前杨玲已多次来过。
9月20日晚上8点,结束了榕江县兴华乡高旧村的帮扶,杨玲和扶贫队的同事们乘船离开,然而就在下船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大家下船时都很谦让,我是最后一个下船的,”杨玲说,“但是大家下船之后都在等着我,让我先走,于是我就走在了前面。”
没走几步,杨玲突然感觉到左脚背被东西锥了一下,“我当时‘哎哟’了一下,用手电筒一照,原来是一条约60多厘米长的蛇。”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杨玲并没有十分在意,“小时候在农村,蛇我也见过,我当时想着这就是一般的蛇,没什么危害。”
杨玲正准备向前走,却被同行的高旧村妇女主任潘玉云喊住了,“不要动,赶紧坐下!”“老人们说,若这时候看见蛇,就一定是毒蛇。”
杨玲在众人的搀扶下,坐在地上。潘玉云蹲在杨玲对面,迅速解开包头巾,潘玉云使劲从自己的头上扯下手指粗的一绺头发,一圈一圈缠在杨玲伤脚上。感觉不够紧,她又拽下几绺,一起绕上。
崎岖山路
水族乡亲背着她跑向医院
从下船走到乡里的街上,是一段崎岖的山路,即使是白天,记者也是一步一小心地前行,而就在这段路上,兴华乡乡长罗俊完成了挽救杨玲生命的“接力”。
黑夜中,在崎岖山路上,罗俊接过潘玉云用头发丝暂时抢救下的杨玲,一路爬坡上坎,跑向乡卫生院。
除了罗俊,此时同行的人,有的打电话咨询解救办法,有的在一旁安慰杨玲……扶贫队成了“救援队”。
“可能是毒蛇咬伤,赶快送县医院。”卫生所医生检查了伤口,怀疑是毒蛇咬伤,紧急处理后建议赶紧把杨玲送往榕江县医院。
晚上10时30分,“救援队”抵达县医院,罗俊又背着杨玲跑进县医院。此时,杨玲的脚背已肿得像个馒头。“这里没有解毒血清。”县医院医生的话,让大家有些不知所措。
“救援队”此刻只有抓紧时间往贵阳赶。路上,省妇联主席罗宁收到消息,“全省只有4支血清,分别在四十四医院和省医。”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直奔省医。
9月21日零时15分,杨玲终于被送到贵州省人民医院,注射了血清。医生说,这种蛇具有剧毒,幸好第一时间阻断了毒液的扩散,否则就可能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缘起:省妇联捐钱造渡船
高旧村坐落在都柳江畔,别致的水家木楼,掩映在苍翠的群山间,俨然大自然的一幅天然画卷。
高旧村五组前面的渡口,停泊着一艘崭新的大木船。五组的女孩雍有仙在兴华中心校读七年级,她每天要在此渡河两次。“以前我们的那种小木船只能坐三四个人,涨洪水时只能呆在家不能上学。现在这艘船可以坐50个人,使我们每天上学更方便,感觉更安全。”雍有仙说,像自己这样每天往返于家校之间的学生,全组共有28人。
原来,这个渡口是五组的村民上街和孩子上学的必经之地,一直以来,村民靠几艘破旧的小木船摆渡过河。
为了解决村民的出行难,9月20日,省妇联主席罗宁、省妇联副主席杨玲等一行特意为他们送来8000元的造船资金,在返回渡口上岸的时候,发生了杨玲被毒蛇咬伤的那一幕。
高旧村村主任罗志元说:“杨玲大姐差点以生命为代价来帮扶我们,我们感激不尽,现在这船很稳当,村民出行方便,尤其是孩子上学我们很放心了。”
截至目前,省妇联为榕江县捐赠和协调的资金已达到145万元,对榕江县三年帮扶工作计划也已成形。
11月2日,为了感谢兴华乡的父老乡亲和潘玉云的救命之恩,省妇联专门为兴华乡的父老乡亲送来一封感谢信和一面“情深义重”的锦旗;杨玲则为潘玉云送上一幅蜡染,上面写道:“给予我生命的是我的父母,挽救我生命的是水族姐妹。”(贵州都市报 记者 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