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部队转业人员、一个普通农民企业家,一个口头承诺,坚持二十余年捐资助学。20多年来,他帮扶过的学生他自己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他,就是安丘市凌河镇一位朴实的农民企业家孙业润。
部队转业回家办起汽修厂
1983年,从部队转业的孙业润有很多工作岗位可以选择,安丘玻璃厂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当时的安丘玻璃厂,在外人眼中可谓是一个金饭碗。然而,令家人和很多朋友意想不到的是,孙业润放弃了玻璃厂工作。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凌河镇凌河村租了两间砖瓦房,创办起了一个汽车大修厂。由于在部队学了机械知识,再加上踏实肯干,汽修厂规模也不断扩大,由最初的8个人扩大到20多名员工。
1998年企业改制,孙业润组建潍坊市东海食品有限公司,从事蔬菜出口加工。如今,他的产品已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国。
回想起当年创办汽修厂的情景,孙业润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公司效益很好,凌河村村民的三提五统、电费等全部由公司承担。据了解,当时凌河村差不多有760多户人家,2800多口人。
不仅如此,多年来,孙业润还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修路、筑坝、绿化镇区,样样走在前头。
一个承诺走上捐资助学路
1990年春节,孙业润与妻子去凌河镇蒲家埠村亲戚家串门,听说村里一个叫李驻军的小孩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又不幸丧失劳动能力,打算将孙子送给别人抚养。孩子的遭遇触动了孙业润的心,他和妻子来到这户人家,看到祖孙相拥而泣的场面,当即决定:“我来管,今后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我包了!”
整整8年,孙业润夫妇不折不扣地履行着承诺。初中1年、高中3年、大学4年,孙业润包揽了李驻军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如今,李驻军已从四川大学毕业,就职于南方一家科技公司,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1996年正值学校开学时间,孙业润得知一个叫徐华东的学生考了全校前十名,却因交不起学费而没有前来报到。了解到徐华东的父亲遭遇车祸身亡,母亲改嫁他乡,爷爷靠收废品供应他读完初中的事情后。孙业润亲自到徐华东家里把他接到学校,承担了他上学的所有费用,直到研究生毕业。
20多年来,孙业润资助过多少大学生,他自己也记不清了。“都是老少爷们儿的孩子,遇到困难就得帮帮。”朴实的话语中,折射出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浓浓助学情。
说起捐资助学,其实早在孙业润刚成立汽修厂时,就已经默默的开始了。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孙业润都会拿出一部分费用去帮扶贫困学生。
据凌河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张宝成主任介绍,孙业润还救助了很多中小学生,救助金额累计30多万元。每年教师节,他都到学校走访,累计捐资50多万元。
今年九月份,原山前小学改建成拥翠小学,了解到教学设施并不完善的情况后,孙业润当即从公司拨款20万元,将学生课桌、办公室设备全部更换成新的。在他的带动下,其他企业的老板也纷纷加入到了助学行列。
捐资助学路要一直走下去
15日下午,在孙业润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份贫困学生调查摸底统计表。在名单上,孙业润用签字笔标出了三个名字。
看到记者困惑的表情,孙业润笑了笑说,“这是镇教管办统计的贫困学生名单,我从里面选了三个学生进行资助,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
当问及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他坚持二十多年捐资助学时,孙业润很果断的告诉记者,“企业和社会必须得连在一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和政府的支持,企业发展了就应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而捐助贫困学生,不仅让学生能够有学上,还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负担;学生上学读书学习,毕业之后通过所学知识会继续回报社会。”这其中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而今,孙业润的两个孩子也已成家立业,也在默默地继续走着父亲的捐资助学路。
如今,孙业润最早捐助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每年中秋节或春节的时候,他们都会回到老家看望孙业润。“他们每次来看我,都感觉很亲切,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很温暖。”孙业润脸上洋溢出幸福满足的表情。
谈到今后的打算,孙业润说:“捐资助学让我心里很踏实,很舒服;今后我要联合镇上所有的企业,力所能及的捐资助学;自己每年也要资助2-3名贫困大学生,30-50名贫困中小学生,做个表率,起个好头。”(记者 李涛 通讯员 刘京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