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的小屋内,伴着清茶与正午和煦的阳光,几名村民像往常一样开始免费“充电”。这个已远近闻名的“爱心图书馆”坐落于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内,至今已经开办了12个年头,在其创始人徐继新的自费运营下,滋润着千余村民的精神田园,成为了村里的“黄金屋”。
徐继新说,“爱心图书馆”的建立纯属“偶然”。因父亲和姐姐都是老师,他家中的藏书多达2000多册,每天慕名前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与其这样,不如建个固定的图书馆,以更好地满足村民对阅读的渴求”。
1999年4月,“爱心图书馆”正式开张。作为全村唯一的知识加油站,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一时间成了村里人气最高的地方,最多时一天来过100多人。看着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的爱书人走进图书馆,徐继新在欣喜之余,也倍感压力——图书馆的书目太少了,需要尽快扩充。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继新开始四处淘便宜书。彼时,城里废品收购站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几毛钱一斤的书,他一买就是几十斤,回去后再仔细擦拭、分类、粘贴条码、上架。2000年7月,他买了两摞书放在自行车上,车子爆胎,他身上却没有修车钱,只好推车20公里把书驮回家。
如今,图书馆的十余个书架上已有8万多本图书,每天擦拭书皮,徐继新像一个温柔的父亲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将图书馆打理得更好,徐继新没能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24小时值守在馆内。仅靠租房和当法律顾问补贴图书馆,他每年都要倒贴上万元。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仍为这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图书馆制定了远大规划——建立电子信息检索系统、设置儿童阅览室、将目前的图书馆升级为爱心图书民俗资料馆、增加农民技能类图书。他最担心的是,赚不到钱来实现这个“远大蓝图”。
徐继新说,之所以能坚持12年,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那些捐书的热心人士。曾在铁道部工作的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一次就将毕生珍藏的几百本好书捐给了“爱心图书馆”。“实际上,它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图书馆了,而是个爱心汇聚地。”(肖岳 李秋萌 王海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