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员工入职数月休假中猝死 再掀“过劳死”热论

2011年11月28日 09:2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员工入职数月休假中猝死再掀“过劳死”热论
许多网友在网上悼念林海韬。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1月14日,刚入职5个月的百度员工林海韬休假期间猝死,只有23岁。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今年4月份普华永道猝死员工潘洁的祭奠页面上,曾出现过“林海韬”这个名字。“加班”、“过劳”的字样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通过某条纽带联系到一起。

  虽然林海韬是否“过劳”并无定论,毕竟他是死于休假途中。而林的朋友也在他死后公道地说:“他是个喜欢代码的人,他生命的一半时间都是自愿献给编程的。”

  但无论是什么拿走了林海韬年轻的生命,都无法阻止人们将他的死与自身的某种无奈和恐惧联系在一起。

  11月12日20点42分,人在上海的林海韬发出一条微博:“迷路多走了几公里,累死了,终于回到旅店。”这是他的最后一条微博。而上海此行,是为了参加11月12日-14日举办的独立游戏开发者大会。

  只隔了一天,11月14日早上,与林海韬同行的朋友来喊他起床时,却发现他已停止呼吸。医院初步诊断是突发性心脏衰竭猝死。

  人人网的相关主页上,“林海韬xt3000”的个人页面已经没有办法再通过认证,顺着这个页面找到相关链接上,许多人的状态已改成“xt,一路走好”。他们是林海韬的同学或者朋友。

  “经常四五点还亮着屏幕,有节奏地敲打着键盘”;“电脑屏幕上,总是在运行着一些我不知道的软件、各种编程、各种界面”;“看着ACM(程序设计大赛)的各种直播,像看世界杯一样兴奋”……这是大学同学记忆里的林海韬。

  今年6月,林海韬从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毕业,随后入职百度,负责技术研发。

  而似乎从那时候起,在林海韬的微博里,“机场”、“通宵”、“困”和“累”也开始出现。

  “37岁的腾讯女性频道主编于石泓昨天因脑溢血去世,原本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的大好青年猝然中止生命令人惋惜。IT人高危病症:1、颈椎病,2、免疫力下降,3、早衰,4、中风脑溢血,5、痛风、糖尿病,主要由久坐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引起,希望广大IT民工同学们爱护健康!”这是4月21日凌晨0:50林海韬转发的一条微博,并加了评论:“擦,压力巨大”。

  这句带着自嘲意味口头语的评论,没想到一语成谶,带着某种巧合。

  在林海韬猝死后,百度公司相关负责人澄清,为了激发创造力,公司很少加班——因为“加班的方式是疲劳作战,根本创造不出好的东西”。而且林海韬“并非在工作时间死亡,这次休假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编程聚会”。“对于他的死,我们也感到很遗憾。”

  似乎无人该为此负责。

  但在网上浩浩荡荡的留言、转发、评论里,“过劳死”的字眼从没断过。

  年轻的林海韬更像是一个载体,载着一大批人的同感和共鸣,以及无奈和恐惧。

  在人人网公共主页上,这些信息技术专业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称呼——“程序猿”,每个成员都是“猿粪”。这是对自己专业性质和工作内容的调侃。

  “话说刚入职的时候,有一天睡觉被子掉了,然后第一反应是debug一下看看被子是在哪里掉的(debug,意为排除机器故障)。”在“猿粪”孟丽丽的一段留言里,这个年轻群体的焦灼感真实可见。不管这种焦虑是来自他们自己,来自这个专业的性质,还是来自他们所要“服役”的公司。

  他们是和林海韬一样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兴趣,同样的热情,也有着同样的焦虑。

  在这个族群里,“过劳死”尽管很重要,但“竞争态势和各种压力始终在推着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上升渠道如此狭小,奔命速度如此之快。“为梦想奋斗”符合任何一个有志青年、有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在通向成功的高速公路上,跑死人不偿命。

  林海韬的离开,让很多人开始反思。

  “这不单单是我们的问题,也有行业的问题,而且不仅仅存在于IT行业。我们能做的只有从自己身上做出改变。”这是林海韬的同学“林家豪·加林”在纪念文章里的感慨。

  他开始反思,三年熬过的无数通宵到底换来了什么东西?“我感兴趣的Architecture、Philosophy、Psychology(建筑学、哲学、心理学)都几乎已经没有空闲位置、空闲时间可以上了,而且为此我已经付出了健康和睡眠。这真的是我千里迢迢来到美国想要的本科教育吗?”这位林同学如是说。

  “你继续往前走,一直向西,不要回头,我们会在另一个地方相会。”在林死后,这条悼念微博开始在年轻人中风传。

  林海韬今年23岁,他的微博头像是个可爱性感的动漫LOLI。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也许会愿意稍微放慢脚步,也许更愿意过“一边看水树LIVE(水树奈奈现场),一边写代码”的生活。

  但是这一切在11月14日那天戛然而止。(记者 张亚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