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不断 被救一家人不敢接陌生号
小宋和丈夫都在日资企业上班,封闭式管理,白天根本没时间出去把钱交给王斌。加上路途比较远,500元钱一直在小宋手里,小宋想等着周末抽时间回金州一趟,再把钱交给王斌。没想到,王斌却十分着急。只隔一天的时间,王斌再次给小宋打来电话:“姐,钱什么时候给我?我真的着急。 ”小宋留意到,王斌这次的电话号码和上次不同。
把钱汇过去又不放心,小宋只好让远房的表哥到金州给王斌去送钱。在送钱的过程中,王斌得知了小宋表哥的电话号码。拿到500元“感谢费”后,王斌竟给表哥打电话索要“感谢费”。“这点钱不够干什么的,再给我点吧! ”王斌频繁变换电话号码给小宋夫妻和小宋家的亲戚打电话,全家人被搅得不得安宁。“其实,王斌要‘感谢费’的做法情有可原,但是,不应该总打电话骚扰别人。 ”小宋说,现在只要一看到陌生的电话号码,全家人都不敢接电话。
辗转寻找 当事人不露踪影
王斌为何事后反悔,向小宋一家人开始要钱?难道他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为了对此事进一步核实,记者拨打了两个王斌曾经用过的电话号码。(小宋提供)。拨过去后,一个是火车站附近的公用电话。另一个电话处于关机状态。
为了寻找王斌,记者查询到王斌的老家瓦房店市。在街道办公室人员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王斌的家。然而,家里没人,电话也没人接听。
一位邻居告诉记者,王斌的家人早出晚归,预计傍晚能回到家中。 16时左右,记者终于与王斌的母亲通上电话。她告诉记者,王斌在外面打工,电话欠费,已经与家人失去联系很长时间了。家里人也找不到他。
经过了解得知,王斌是1982年出生的,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王斌没有稳定的工作,听说前一段时间还失业了。“如果他找到新工作,应该不至于这样。”街道的工作人员分析:当时王斌一腔热血救人,应该没想向小宋家人要钱。后来手头缺钱实在没有办法,就想起来这件事情。也拿这件事情作为借口要点生活费。“明明救人是好事,现在却变质了。 ”小宋觉得,现在都说施救的人不一定会得到好报,看来,被救的人也会不消停。
侃
人们习惯了那个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有一天当“雷锋”转过身来和你谈价钱时,可能你和“雷锋”都很尴尬——这和大家所熟悉的那个形象反差太大了。
其实,人性就像自然界中的水,富含各种杂质。而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做好事不留名等优良品质,更像是蒸馏水——过滤掉人性的杂质,塑造出一个完美形象,以此感召人向善。只是这种过滤,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好人本来就该是这样伟大的。
索要感谢费的对与错,读者自会见仁见智,编者不敢妄下结论。只能说,当彼此都计较于对方的过错时,不妨想想古人所说:施恩慎勿念,受恩慎勿忘,事情就简单了。
“活雷锋”现身
当时贫病交加才要钱
他向被救家属道歉
为了进一步了解王斌反悔要钱的真相,记者为王斌充了话费,但对方由停机状态转为关机状态。在苦苦等待一周后,王斌终于给记者打来电话。王斌告诉记者,当时确实是诚心救人,没想过要报酬,后来发生的事情也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记者:当时救人是怎样一种状况?
王斌:那天老太太在路边,口吐白沫,就在我面前,我能见死不救吗?我是真心想帮她。
记者:你一直等到老人的家属到医院是吗?为啥家属给你钱你不要?
王斌:救人是救命,也不是为了钱。根本没想过要拿人家的钱。
记者:那后来为什么又反悔了?
王斌:是没有办法啊。我在瓦轴下面的一个小厂干活,那阵子厂子倒闭了,我就跑到外面干零活。冬天活不好找,赚不着钱,就去买黑彩。把钱都输光了,我就跟着上火。紧接着就病了一场,家里也没钱,我实在没别的办法就想起了救人那件事。
记者:他们给你钱了是吗?你拿到钱以后又打电话要钱?
王斌(沉默了一会儿):是,我又要钱了。那家女人态度很不好,特别激动。 500块钱很快花光了,所以还得要钱。但我就打了几个电话,再一想不应该这样做,我就再没打电话。
记者:这阵子为啥关机了?病好些了吗?
王斌:病好了,又去工地干活了。渡过了难关,我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也向那家人道个歉。(半岛晨报记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