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300万,适龄就业人群达到3200万,残疾人就业状况需进一步改善。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实际在业残疾人441万,在农村约1750万残疾人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和多种形式就业。
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副主任解宏德: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3094个,就业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过去五年,共有376万城乡残疾人得到各类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有近50万人次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立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扩大了残疾人的就业渠道,而且自主创业人数迅猛增加,目前已接近200万人。但一直从事残障人士职业模式创新的“1+1网络广播”发起人谢炎却认为,社会歧视是残疾人就业的一大障碍。
谢炎:社会观念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虽然我们有了08年的残奥会,包括10年的广州亚残运会,但是整个社会如何看待残障人士和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不理解是很深的,那么这种偏见仔细分析是有事实的不了解,然后有对残障人能力的怀疑和传统的观念,它始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谢炎认为,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的缓解其实需要的只是机会的均等。
谢炎:我们要保证机会均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也就是说我要有机会去接受到教育,我要有机会去有就业的可能。但是,国家、政策、法律应该垫平跟正常人的差距,而我们往往是同一条起跑线上让健全人和残障人一起来出发,他天然就不会有优势。
残联专家赵济华认为,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策上的硬件支撑,还需要心理层面等的软件培训。
赵济华:如果单靠某些环节的话就很难,而且这个努力是双方面的。一方面给残疾人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要有一些心理上的辅导,让他更快的融入到健全的群体,那么多数群体在培训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包容,这个问题很重要。(记者李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