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的哥收养脑瘫女孩9年 各地求医致倾家荡产(图)

2011年12月12日 15:22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的哥收养脑瘫女孩9年各地求医致倾家荡产(图)
 郑国廷握着朦朦的手教她写字。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2年一天,西安的哥郑国廷把一个刚出生3天的女弃婴带回家,妻子又惊又喜。孩子1岁时,被诊断为“中轻度脑瘫”。这9年间,夫妻俩各地求医,倾家荡产又借外债6万余元。

  喜悦 上天赐给了他们一个女儿

  郑师傅全名郑国廷,祖籍河南南乐县福坎乡南汉村。1998年,郑师傅放弃在一家杂技团开车的工作,随妻子刘玲霞家人迁往西安。今年37岁的他在西安开出租车已有十年,回忆起“当爸爸”的那一天,郑师傅仍然非常难忘。

  2002年6月16日凌晨5时许,开着出租车的郑师傅途经朱宏路立交桥下时,有点内急,就将车停在桥下,正准备寻找厕所时,他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叫声。郑师傅循声看到一个纸箱子,原以为是小动物,走近一看,却发现是名女婴,里面还放着一张纸条:“孩子农历5月初3生日,出生才3天,请好心人收养。”郑师傅说,当时孩子穿着薄薄的衣服,裹着一条橘黄色薄褥子,箱子里还有一包奶粉、一个奶瓶,除此之外,再没留下其他物件。

  望着可怜的小婴儿,郑师傅实在不忍心丢她而去,于是把她抱到车上。“就当这个小婴儿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吧。”郑师傅说,为了征求妻子的同意,他只好先把孩子留到车里,再回去跟妻子商量,可还没等把事情讲完,妻子就急着喊:“赶紧把孩子抱回家啊!”

  小婴儿的到来,让夫妻俩喜出望外。因为孩子是在天朦朦亮的时候捡回来的,所以他们给这个小千金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朦朦”。在郑国廷夫妻俩的眼里,朦朦如宝贝般珍贵。

  困难 孩子患脑瘫 生活举步维艰

  然而让夫妻俩没想到的是,孩子已经1岁了,却一直坐不起来,这让郑师傅很担心。“都说婴儿‘三翻六坐九爬’,朦朦身体挺健康的,怎么还不会坐呢?”随后,夫妻二人带着孩子来到西安市儿童医院做全面检查。但一张“中度轻微脑瘫”的诊断书,让这个家庭很快陷入了负债累累的日子。

  几年下来,西安、河南、山东……凡是能治疗“脑瘫”的大小医院,他们都会带着孩子去治疗,甚至民间土方法也用了,都无济于事。就这样,仅给孩子看病就花费了20余万元。积蓄用光了,还借了亲戚朋友6万多元。家人和朋友不断劝说夫妻二人放弃孩子。

  郑师傅告诉记者,生活的困难和别人的闲言碎语让他不堪重负,他也曾多次把朦朦丢弃在北郊,但远远地看着孩子哭的可怜样,始终还是不忍心。

  2006年8月,郑国廷夫妇回老家,郑师傅的母亲看俩人抱养的是脑瘫女儿,便又为他们抱养了两个月大的女婴,并劝既然无力抚养朦朦,就给她找个合适的去处吧。最后,地点选在了安阳人民公园门口,在朋友的紧盯下,孩子被110带走并送往了当地福利院。

  之后的三天,妻子刘玲霞天天以泪洗面,闹着找回孩子。郑国廷心里也备受煎熬,只好再次去找孩子。找到朦朦时,她脸的两腮肿起了核桃大的包,见到郑师傅后不停地哭,嘴里叫着发音不准的‘爸’。此时,郑国廷跪在地上抱着女儿说:“只要爸活着,永远养着你!”

  欣慰 女儿会照顾5岁妹妹了

  现在拥有两个女儿的郑国廷坦言,虽然生活还是困难,但日子过得也算和美。昨日下午,记者跟随郑师傅来到灞桥东城大道世园名城小区12号楼,那里是他“借”来的家 。

  “原来租住在劳动南路糜家桥附近,房子只有6个平方,一家4口挤在一张床上。”郑国廷告诉记者,妻子刘玲霞的哥哥在西安过得还不错,看他们日子过得辛苦,便将自己多余出来的这套房子借给了他们居住。为了节约钱给朦朦看病,他们几年来从未买过鞋子和衣服,都是捡亲戚的穿。因为妻子需要在家照顾患病的孩子,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郑师傅开出租车赚钱。谈起过去的那些日子,郑国廷一言难尽。

  “你爱爸爸妈妈吗?”“爱!”“更爱哪一个?”“爸、妈!”记者和朦朦进行了简单的对话,她说起话来很吃力也很认真。陌生人给她打招呼时,朦朦总是微笑,然后再低下头,显得非常腼腆。“她很听话,心里什么都明白。”刘玲霞说,虽然朦朦现在只有9岁,但她从小就懂事,有时还会照顾5岁的妹妹,很会替人着想。记得有次刘玲霞在家里洗澡,小朦朦悄悄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洗澡巾,嘴里还喃喃地说:“妈!”。看着朦朦长大懂事,郑国廷夫妇很欣慰。

  愿望 能给孩子落个西安户口

  一直以来,朦朦只会简单地说“爸、妈、阿姨”等几个称呼。为了让孩子多学点知识,白天郑国廷在外开出租车,妻子就在家教孩子说话、写字和走路。

  记者拿出自己的本和笔,朦朦在上面颤巍巍地写着1、2、3、4……她边写边念,认真地模样让人有些感动。“我水平也有限,孩子也只会写几个阿拉伯数字。”刘玲霞说,看到朦朦3岁学会坐,5岁可以自己吃饭,7岁学会走路,她很欣慰,现在她和丈夫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给两个女儿落个西安户口,以后可以让她们在这里安心地生活学习。

  “我现在还有力气照顾她,等我老了,孩子咋办?”郑国廷忧心地说,他不怕累,但总有一天他和妻子都会老去,如果他们不在了,不知道朦朦该怎么生活。说起这些时,郑国廷眼圈红了。( 文/图记者刘晓云 实习生赵琦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