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年终总结被指缺乏意义 超八成受访者称其是负担

2011年12月20日 07: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某国企职员小金一直在为年终总结的事儿犯怵。作为部门负责人,压在小金肩上的工作本已很多,但一想到还要交3000字以上的个人总结,以及一份30页以上的部门总结,小金就感到头痛不已,“其实每年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如果要较真儿,岂是30页纸就能说清楚的?”

  临近岁末,不少职场人士都有着和小金一样的困扰。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61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63.3%的人今年要写年终总结,76.8%的人认为年终总结“意义不大”或“没有意义”。58.5%的人认为年终总结就是在走过场。受访者中,86.8%的人是在职人员。

50.5%的人坦言对年终总结“敷衍了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天津分行职员马友斌认为,年终总结有一定价值,但很多单位的总结要求流于形式,缺乏灵活性。比如,有的员工一年中所做的工作可能涉及多个部门,那他就会被要求写若干份年终总结。这样的工作量对员工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调查中,81.0%的受访者感觉年终总结是负担,只有14.7%的人表示“不是负担”。

  山西物产集团发展改革部副部长侯爱萍说,当前各行各业都流行写年终总结。一些单位甚至一味要求员工填写大量表格,并严格规定字数,这让年终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年轻人想方设法应付过关,其中一类就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范文、模板,这也顺便带动了代写年终总结广告帖的点击率。

  本次调查显示,50.5%的人坦言对年终总结“敷衍了事”。比如,47.4%的人会在往年总结的基础上小修小补;33.0%的人会避重就轻,回避问题;24.5%的人会套用网上模板。仅18.5%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会“认真对待”。

  “投机、造假,有时就是被逼的。”小金告诉记者,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单位对年终总结的要求很苛刻,所以他已决定放弃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决定“投机一回”。最后,小金下载了不少年终总结的范文模板,将自己一年的成果“填”进去了事。

  小金说,这样的“山寨总结”,有经验的领导很容易看出来,“但很多人这么做,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其实很多领导自己也对年复一年的模板化的总结颇有微词,只是碍于情面,或者不愿出头,也就随波逐流了。”

  对于很多人敷衍年终总结的现象,77.6%的人认为原因是大家习惯了走过场;69.4%的人将原因归结为“没有人会认真看年终总结”;43.0%的人认为“总结要求过于繁冗”;38.0%的人觉得,不认真总结也不会受到影响。

58.9%的人建议简化对年终总结的要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郑耀洲指出,年终总结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有利于员工对前一年的得失进行回顾与反思,并对未来工作或发展有意识地进行规划。但是,在落实过程中,用人单位还得注意操作方式,做到以人为本。

  郑耀洲建议,单位在要求员工进行年终总结前,应多与员工沟通,共同商讨年终总结的形式,事后应及时对员工的总结进行反馈,必要时还可以对总结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改进总结的形式。“如果总结仅流于形式,不听取员工的心声,很可能导致员工的逆反情绪,年终总结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郑耀洲强调,员工的表现有很多方面,一张简单的表格不能说明所有情况。单位应从多个角度去考察员工业绩,而不是停留于年终总结的数据上。过于繁冗且形式主义的年终总结,只会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如果年终总结不能采用员工接受的方式进行,也不能真正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这样的年终总结还是少点好,以减轻员工负担。”

  本次调查中,72.1%的人认为员工是否优秀不是“总结”出来的;58.9%的人建议用人单位简化对年终总结的要求,给年轻人减负。但是也有21.9%的人认为,大家应当认真对待年终总结。

  马友斌认为,有价值的年终总结应当没有固定、死板的格式或限制。“用人单位应尽可能地让员工自由发挥,允许员工写出不受束缚的总结。这样一来,员工才能主动总结,并通过总结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