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媒体称“城市人思维”解决不了中国社会问题

2011年12月20日 09: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五,“公安部要求以最高路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的新闻不约而同地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新闻,“最高路权”无可争议地成为当日“新闻眼”。

  其实,在《校车安全条例》意见征求稿中,校车已被赋予了“运载学生时优先通行”、“可以上公交车道行驶”、“停车上下学生禁超越”等三项“特权”,只不过“可以上公交车道行驶”的待遇,没有像公安部这样单独明确罢了。

  事实上,关于“校车路权”的问题,其实未必如我们想象得那般重要。大多数校车事故发生在农村。数据显示,近5年来,校车事故导致的死亡学生中,74%为农村学生。农村有多少公交车,又有多少公交专用车道?赋予农村校车这方面的路权,显然没有多大实际价值。而追问校车事故发生的根源,“撤点并校”无疑是重要因素所在。为什么会“撤点并校”?无非又是城市人根据自己的认识、忽视农村现状而制定出来的政策。

  放眼诸多社会问题,很多解决路径都是局限在“城市人”的思维框架里,用“城市人”的见识来考量当下社会问题,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通病。

  前些天和老家县城的同学聊天,他说豪华气派的大广场如今在县城里越来越多了,可是人们一谈起大广场,腹诽的多是这样的形象工程花费了城市纳税人多少血汗钱,却很少有人提起它占用了农民多少耕地。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谈及教育改革时常常谈及“特长生”问题,“弹钢琴”算不算特长,争论得沸反盈天,却没人议论“会养猪”算不算特长。《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了,在厘清了城市夫妻双方财产保护的同时,却没有人考虑,这样的解释很可能导致农村妇女“净身出户”。社会治安需要加强了,城市开始布控摄像头而农村村口,连最基本的警务亭都看不到。发达城市中的小夫妻们生育不积极,城市人口开始老龄化了,专家们呼吁放开二胎,却看不到农村有多少“偷生”的孩子还没上户口。空气质量不好了,城市人开始关注PM2.5,而土地的污染其实更严重,农村环境却很难形成公共议题……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城市人的角度来解决中国社会问题,而更多发生在农村的社会问题反而成了“盲区”。

  其实,中国的社会问题远远不全是城市问题。遗憾的是,除非单纯的农村问题,否则只要社会问题和城市沾点儿边,哪怕它主要发生在农村,也会演变为“城市问题”,并以城市的思路寻求解决方案。而在“城市人思维”的影响下,把问题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也是常有的事——把污染源从城市搬到边远乡村,就是突出的例证!

  为什么会如此?这自然和政策制定者多是城里人有关。农村人话语权孱弱,他们的“真知灼见”很难进入政策决策者的视野。久而久之,中国的一切社会问题似乎都成了城市人的问题,农村渐行渐远。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而事实上农村和城市却越来越“断裂”。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在看待中国社会问题时,不妨“谦逊”地收敛一下“城市人”的思维。(陈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