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媒体盘点微时代令人难忘微进步 慈善组织不断透明

2011年12月31日 16: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微时代那些令人难忘的微进步

  时光飞逝,2011年的日历就要翻过。与往年一样,大变革时代的中国,这一年依然是百家争鸣,依然是众声喧哗,依然是此起彼伏的热点变换,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价起价落,还有不断被创造出、又不断被抛在身后的各种流行语。一连串流行语,就可以将这个大时代的繁杂世象串连起来;只不过,在这个多元分化的时代,你已经很难找到一两个字来概括这个时代的丰富和复杂。

  盘点和总结今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了一个字:微。主要是微博的蓬勃兴起及其纵深发展,让我们在每个公共事件上,都可以感觉到微博的存在。你不关心微博,也许微博会来关心你;你不上微博,肯定会被人说OUT了,甚至很难与人交流,因为我们谈论的很多话题,都来自微博,很多流行语都是从微博上兴起的——有调查甚至说微博正在成为“主流媒体”。许多官方机构都开了微博,并通过微博与民众互动、交流;很多事业都通过微博去发展,比如微慈善、微公益。无论在什么事情前加个“微”,都好像比较时尚。在公共事件中,微博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时尚,也体现着一种社会变革的方向。我们每个人以微小的力量,融入这个大变革、大变动的大时代之中。每个“微”的后面,都是一个公民,我们的公民社会、公民精神、公民美德,就是由这样的作为个体的“微”所构成的。微博这种技术平台,能把这种分散的“微”彰显出来,并给了这些“微”一个凝聚起来展现自身力量、发出自己声音的制度平台。

  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似某种急剧的转轨和变化,更不像暴风骤雨般狂飙突进,其实恰恰是这样一些微小力量推动、微小进步累积的结果。微博,正因为顺应了这种时代进步的节奏和发展的特征,所以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并很快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些“微”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和一股股鲜活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在微博和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的推动下,2011年,我们国家和社会有了很多细微的进步。虽然在历史的长河和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进步还相对微小,却弥足珍贵。比如慈善组织的不断透明,近日某慈善组织表态说“以后哪怕捐一块钱也会开发票”;比如微博打拐,促成了政府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说“争取不让街面出现一个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比如我们的校车标准正在加快完善,我们的贫困标准线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提高了,房价开始下降,保障房多起来了,醉驾因法律修改而得到了遏制,等等。

  这些进步虽然细微,却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阳光,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的力量,看到了舆论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小悦悦事件”尽管让我们备感羞耻,可平凡的陈贤妹阿婆却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当然,我们从微博上也能多多少少感觉到某些负面情绪,然而客观地审视,大多数公众从中感受到的还是一个“进步的中国”。很多时候,我们对社会进步的认同,会放在心里,而不会挂在嘴上。同时,我也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身边彼此亲近的公民。有怎样的微公民,就有怎样的大中国。(曹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