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道德之问成网络热词 网友称应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2011年12月31日 20:2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12月28日播发长篇通讯《2011,道德之问》之后,“道德之问”成为2011年末网络热词。百度搜索“道德之问”,网上新增相关页面1.1万个。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从未停止。网友认为,新华社此文对2011年国人道德危机进行了重点梳理,对社会有关“道德滑坡”的疑问进行了回应。“道德四问”也是国人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问得及时,回应权威,不仅点出了社会道德滑坡的严重性,也让人看到了重建道德体系的希望,做到了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体现了媒体的坚守真相、探究事实的操守。

  有网友说,国人不仅在反思道德,更在为重建道德做出努力。小悦悦去世后,280名佛山市民集体在事发地悼念逝者,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设立了“中国好人网”,募集资金帮助好人:寻找为汶川地震捐款的“义丐”、帮助见义勇为后贫病交加的英雄、为车祸受伤的救灾志愿者还清债务……皆是国人道德感依然存在的事实证明。

  然而,部分层面的确存在道德滑坡。不少网友表示,目前社会的确存在一种“破窗效应”,我国部分层面道德滑坡原因之一就是商业道德失守较为严重。

  “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对这一观点,网民极为认同,认为民间自发的道德重建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石,恪守这个社会所公认的基本道德标准是每个人的责任。但也有网友指出,应着重从法律、制度着眼,增加不道德行为的成本。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用法律维系道德底线,让见义勇为者不再流血又流泪。

  一位网友建议把道德教育推及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公民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而是要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所需要的基本道德素质。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性问题,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开设不同教学内容的公民教育课。

  网友还提出,应积极发挥媒体对社会道德事件的监督作用,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同时,在当前情况下也要避免媒体、尤其是网络对于社会道德失范问题过分夸大,影响公众对社会道德建设与政府的信心,增加社会道德建设的难度。(孙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