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的传奇人生——春节专访二战老兵曹越华
中新网重庆1月24日电 题:烽火岁月的传奇人生——春节专访二战老兵曹越华
作者 韩璐
春节,山城重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在一个下着小雨的上午,记者在一栋民居里见到了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区中缅战场翻译官的曹越华。复旦大学最早走到二战前线的学子,中印缅战场上年轻的翻译官,精通英、俄、法三国语言的翻译工作者……如果不了解曹越华的经历,你很难将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和眼前这位目光平和的93岁老人联系起来。
中印缅战场上史迪威的“知音”
“你看,那是我在中印缅战场上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在挂满喜气装饰的客厅里,曹越华手中的黑白照片显得格外醒目。照片中,年轻的他坐在丛林中英姿飒爽。也许对于已经93岁的曹越华而言,中印缅战场的回忆会伴随他一生。
1943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反攻滇缅,急需大量懂外语的知识青年入伍。在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吴南轩的推荐下,曹越华成为复旦大学最早走向前线的学生。从1943年春至1944年夏,曹越华早昆明的炮兵学校从事翻译工作,协助士官们学习军事知识和掌握武器的技能。1944年7月底,曹越华奉命调往缅甸重镇密支那任翻译官。密支那战役之后,他见到了当时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
“当时史迪威和孙立人(注:新一军军长)到部队来视察,谈完了公事后,史迪威就和我‘摆龙门阵’。他看上去50岁左右,精神非常好,和我们说话自然又随和。”虽然事情已经过去68年,但提起与史迪威的经历,93岁的曹越华依然记忆犹新。曹越华告诉记者,当得知他是复旦大学足球队的中锋,曾是美国西点军校足球队队员的史迪威立刻将他引为同道。
“史迪威将军有两句话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一句是‘人类有两大竞技角逐,一种是文明的体育,一种是野蛮的战争。’另一句是他临走时,用中文对我说,‘以后我们俩就是知音了,又会打仗,又会打球。’”
人生最大爱好是足球和看书
在曹越华拿出的老相片里,有很多他年轻时穿着运动服的照片。曹越华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两件事就是“足球和看书”。
“即使是现在,我也会看球赛。如果比赛是深夜,我会在第二天起来看电视上的重播。”曹越华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喜欢的球队是巴塞罗那队。“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喜欢踢足球。这一两年踢得少些了,但是还是经常到住家楼下的篮球场去活动。”也许正因为喜欢运动,已经93岁高龄的曹越华依然步履矫健、思维敏捷。
“除了足球,我就喜欢学英语,喜欢看书。”曹越华告诉我,1945年,离开战场的他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学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越华被分配到重庆日化研究所从事资料翻译工作。“我的后半生就是在足球场和书中度过的。现在我家的藏书大概有四五千本,以外文书居多。在2005年,我还被评为‘重庆市十大藏书家’。”曹越华说,即使已经93岁,他每天依然会坚持看几个小时的书。
老兵的新年愿望
曹越华和妻子王德懿现居住在重庆南山,过着平静的生活。对于长期的默默无闻和略微清苦生活,老人没有丝毫抱怨。采访结束后,我提议给老人拍一张照片。他缓缓站起来,对着我行了一个军礼问“可以这样照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曹越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枚纪念章,尽管没有灰,仍很在意地擦了擦,又仔细地别在胸前。随后他理了理衣服褶皱,眼神突然变得严肃,手臂唰一声抬起,对着镜头敬了个军礼。他的儿子在一旁悄悄的告诉我,那枚纪念章是抗战胜利60周年时“中华互动老兵志愿者”送来的。
当记者问到他新年的愿望时,曹越华说,到了他这个年纪,对很多事已经没有要求。“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中国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我能健康的活到抗战胜利七十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