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协女委员建议:公共场合推行男女通用厕所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
福建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女委员建议
在公共场合推行男女通用厕所
记者从日前闭幕的福建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获悉,近千件提案中,省政协委员、泉州市妇联主席甘端蓉《从生理差别上保护女性,改变女性如厕排长龙的现象》的提案引起媒体关注。此提案一出,在微博财经网上仅两天就有588次转发,429次评论;在新华网、中新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站转帖热烈。
对于女性如厕难,甘端蓉在福建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建议新建独立式公厕和附属式公厕,厕位男女比例至少提升为1∶1.5至1∶2,增加女性蹲位数量,而且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公共场所要增设节能环保的新型活动式公厕,缓解女性如厕难题。她还建议探讨推行男女通用厕所,对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的原有厕所进行改造,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
观察:女性如厕排长龙的成因
学校、医院、电影院、餐厅、商场、车站,男人们有条不紊地慢悠悠上厕所方便,而女厕所门口,总会站着焦急等待的女同胞。这个场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定听闻或者亲身经历过。
“等待的时候特别漫长,遇到商场打折或者促销期间,看到女厕门口那一条‘长龙’,逛街的心思都没有了。”接受采访的方小姐说。
据甘端蓉介绍,以前女性参加社会活动少,如厕的矛盾尚不突出。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女性逐渐从“家庭人”走向“社会人”,妇女在社会上顶起了“半边天”,女性如厕难问题才开始逐渐突出。
同时,医学专家也表示,由于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女性如厕的频率高、时间较长。据国内某调查机构的结果表明,两性在厕所中的平均停留时间:男性为39秒(±6秒),女性为89秒(±7秒),即女性的如厕时间平均为男性的2.3倍。
借鉴:如何解决女性“如厕难”
国内有些城市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女性“如厕难”问题。
北京市地坛公园内外的60个临时厕所男女厕位由原来的1∶1改为1∶4,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特别将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建为2.5∶1。
如果说这些做法具有关爱女性的示范性,那么,珠海市走上立法之路无疑更具突破意义。《珠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在全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女性厕位的数量应当不低于男性厕位数量的1.5倍”。
据悉,去年11月,根据《福建省城市公厕建设的实施意见》,泉州市明确提出要开展公厕革命。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独立式公厕和附属式公厕蹲位尊重男女如厕的差异,男女比例一般为1∶1.5至1∶2,且设有盥洗室和管理间,活动式公厕应男女分设,男厕所至少设置1个蹲位和1个小便器,女厕至少设置2个蹲位。
现在,泉州市区部分新建成的公厕,均按照该比例设置,而有些商场、学校也注意到这一现象,把部分男厕改成女厕,方便女性如厕,彰显对女性的关爱。
倾听:来自网民的心声
“女人的问题只有女人懂,(增加女厕)这是很多女人的心声,希望多点地方可以落实。”在《福建政协女委员建议“公共厕所男女通用”》评论中,网友“姗姗来迟”对于增加女厕的提案表示由衷地肯定与支持。
“在公共场所除了增加女厕的蹲位外,最好还能有专供孕妇、女性老年人、残疾人的蹲位,比如增加两旁扶手,以方便使用。”
甘端蓉的提案中最惹人关注的便是男女厕所通用的问题。男性网友“小包”从自己的经历谈起:去年回家过年看到许多女同胞排队上厕所,是应该开放一些男厕所让她们方便一下; 网友“外星人”评论:家里的女性亲属在排队时,我们男人也在等待,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如厕难”问题影响的不仅是女性。
甘端蓉告诉记者,其实男女厕所通用不足为奇,早些年前我们就在飞机上、火车上、大巴上等场所有限的公共场合,用男女共用的公共厕所。她建议探讨在公共场合推行男女通用厕所,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例如蹲厕一砖到顶,解决隔音和隐私问题,既解决了女性公共场所的如厕难,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本报记者 吴军华 通讯员 朱元丰)
专题:聚焦2012年地方两会
>相关新闻:
>社会新闻精选: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