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父母双亡后独自照顾脑瘫哥哥(图)(2)
纯真质朴,小依萌最动人之处
画外音: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捐物、来电、来信像雪花片一般“飞”向瑞昌,“飞”进小依萌的心中。大家都说,是小依萌的纯真、质朴感动了他们,所以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帮助这个小女孩。
王国茂(依萌二伯):王依萌的哥哥1岁时患急性脑膜炎,持续高烧后因耽误了治疗落下脑瘫,从此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双腿萎缩,他每天只能待在家里,走路都需要拄着拐杖。依萌虽然年纪还小,但因为从小失去母亲,比同龄孩子要懂事许多,平时不但会帮哥哥穿衣服、洗脚,还经常喂饭给哥哥吃,有时做完作业还会跟哥哥一起玩。父亲在的时候,她也会帮着做家务,做饭洗衣样样都会。
叶新阔:今年1月12日,我第一次得知10岁的小依萌照顾脑瘫哥哥的事情后,很感动。小依萌不到3岁时,妈妈就去世了。此后,她就与爸爸、还有一个大她一岁的脑瘫哥哥一起生活。然而,祸不单行,就在2011年12月,作为家里唯一顶梁柱的父亲又因胃出血离开人世,留下她和哥哥相依为命。
通过和她的几次接触,我发现她是个特别纯真的孩子。小依萌的父亲在世时,常常在外打零工,平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他们兄妹,于是,她从上学起就开始照顾哥哥,帮哥哥洗脚洗脸喂饭,这一切都是出于一种亲情的本能。小依萌父亲去世后,她对我们说过一句话:“爸爸不在了,只有我能照顾哥哥。”听到一个10岁的小女孩这么说,实在令人动容。
罗小妹(为依萌捐助的好心人):我是在广州工作、定居的江西人,之前是通过新闻了解小依萌的故事,当时看新闻的时候我就落泪了。10岁的年龄,本该和同龄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而现在却要承担失去双亲的痛苦,还要照顾身体残疾的哥哥,让我觉得很心酸。她的纯真坚强深深打动了我,所以我当时就想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为小依萌捐赠了1000元,数额很小,不值一提,但相信如果社会上好心人都伸出援助之手,对小依萌来说就是很大的帮助。
戴利朝(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小依萌照顾哥哥是出于一种纯真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天性就是向善的,具有关爱他人的本能。在依萌的内心,照顾哥哥是“分内之事”,是自己对亲情需要使然。
健康成长,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画外音:2月7日,学校开学的日子,小依萌在几位媒体记者的陪同下,一起去瑞昌码头亚东希望小学报到。
镜头三:在学校门口,有记者拿起摄像机对着小依萌拍摄,这时小依萌微微皱起了眉头,说:“把机子收起来,不要拍,收起机子我再进去。”
王国照:我们作为小依萌的亲人,特别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不过这个寒假,小依萌也过得很忙碌,连看奶奶的时间都没有,写寒假作业也是晚上赶出来的。现在小依萌要开学了,说实话,我们有点担心,如果开学后她还是这样忙碌,会影响她的学习。
和小依萌一样,近一个月来,我们也比较忙。像小依萌的捐款存折我会放在身上,因为每天都有关心她的人和记者来了解这些钱会怎么处置,有些人也担心这些钱会不会全部用在两个孩子的身上。在这里,我们也想借助你们的报道请广大好心人放心。以后过节我也会带她去看哥哥,毕竟两兄妹在一起待久了,肯定会互相想念的。
叶新阔:现在关注、关心她的人的确非常多,每次我去看她、给她送捐款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自发去看望的爱心人士,也有去采访的媒体记者。最近一次我去看她时,发现她在回答大家的问题时已经开始显得不耐烦了,甚至对镜头有了抵触情绪。比如媒体记者问她某个问题时,她会说:“这个问题都问很多遍了,我不想说了。”我们担心太频繁的关注会对她产生负面影响。
镜头四:在教室里,小依萌把寒假作业交给班主任余泽军老师检查,检查完作业后,一名女同学凑到依萌跟前问道:“昨天是不是又有记者采访你啊?”小依萌没有说话。
余泽军(瑞昌码头亚东希望小学教师、王依萌班主任):现在关注她的好心人和媒体越来越多。元宵节那天,就有很多媒体守候在她家中。社会上有这么多人关心她,作为老师也替她开心,但对于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来说,过多的关注难免会给她心里造成一些负担。如今学校已经开学了,我还是希望社会及媒体尽量减少对她的关注,让她尽快恢复平静的生活和学习,这样有利于她今后的成长。建议社会上的好心人士可以从精神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比如通过书信、短信等方式和她交流沟通。大家也可以放心,开学后学校专门安排了两名教师,分别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对她给予关心、疏导和指导。
戴利朝:这个寒冷冬天,小依萌的故事带给我们许多温暖。一方面是来自小依萌本身的,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对小依萌的关心关怀的。我认为,社会各界对小依萌及其家庭的关怀令人感动,值得肯定,这体现了一种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不过,我认为,理智的爱应该是同时兼顾关心、理解、责任和尊重等多个方面的。如今大家对当事人小依萌的“过度关注”,也可能会对小依萌带来一些影响。从社会学角度看,青少年的社会化需要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小依萌的“一夜成名”可能会让她产生“社会不适应”。如何应对社会的追问和捐赠等等问题,可能会让小依萌承受压力。这种“过度关注”也可能在无意间强化在小依萌心灵中留下的情感创伤。
要使小依萌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认为应该让小依萌回归日常生活,回归同辈群体,重回课堂和学校,重回玩耍中,让她在和老师、同伴的日常生活中慢慢走出“失去亲情的创伤”。(执行策划:许 卓 主 持 人:肖 蓓 文字整理、摄像: 许 卓 肖 蓓 摄 影:许 卓 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