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缺位致安全盲区 自动扶梯“动”辄伤人(图)(2)
监管缺位:导致安全盲区
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2011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75起,其中电梯事故57起,主要原因仍是违章作业和管理不善。
赵斌说,停运的那处地下通道十分特殊,因靠近黔灵山公园,人流量大,特别是经此处去公园锻炼的老年人多。他坦承,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乘用需要有必要的技能,面对特殊情况没有配备专人加以帮扶引导,通道值班室也只负责监控通道治安,导致了安全监管盲区。
有市民建议,扶梯转速可以慢一点,以照顾老人。对此,代管负责人宋先生回应说,电梯安装、转动速度都有设计标准,“不能随便改动”。而标准是按照一般情况设定的,如果放慢,性急者边乘边跑,也可能会因挤撞发生事故。
前不久,北京一9岁男孩独自乘坐电动扶梯,将头伸出扶梯被夹死亡,凸显了“电梯死亡三角”安全盲区。而记者在贵阳市几家大型商场看到,自动扶梯运行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有的电梯标着上行,但实际是下行,有的没有黄线标识。
长久之计:制度保障与市民自觉
针对地下通道自动扶梯继续停运的问题,赵斌解释说,除了怕再出事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上次质检即将到期,要重新检测;二是针对老年行人较多的特点,要研究出一个合适的管理方案。
正在研究的管理方案包括:派专人在电梯口引导,提高老年人电梯使用技能等。同时,还将制作醒目、易懂的标识,“将尽快把扶梯移交市政部门,实现管理正常化和经常化”。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日前下发指导意见,提出推行由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质量和安全性能负责的制度。针对公共交通领域电梯使用负荷重、运行时间长、客流集中等特殊情况,要求运营单位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同时,加密维护保养频次,加强安全值守监控。
业内人士建议,电梯安全是一个综合体,只有生产厂家、经销商、检验机构、维保单位及用户都承担起各自责任,才能保障安全,电梯制造、维护及运营单位应按照新标准加快改造,改善设计,杜绝安全隐患。
此外,考虑到老人、儿童等群体的特殊性,在人流量较大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大型商场扶梯处可仿照交通协管员、城市志愿者的方法,设置专门引导岗位。
消防专家也提醒电梯乘用者,一定要遵守乘用规范,提高安全技能,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一定有家属陪护,在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站立时,应扶好扶手带,面朝运行方向,双脚要踩到黄线内站稳并离开梯级边缘;不要将头部和肢体伸出扶手外;不要穿拖鞋乘电梯等。(闫起磊、张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