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心理敏感脆弱 救助者吁专业机构给予帮助
9岁的他淡淡地说:
“爸爸不要我们了呗”
深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呼吁心理咨询机构给予帮助
洁白的教室、偌大的操场、奔跑的孩童、欢乐的笑声,和普通的小学并无区别———这是记者近日走访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探望流浪儿童时的直接感受。前些天,流浪儿童小意(化名)被护送回河南南阳老家。记者了解到,自今年“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已经为6名流浪儿童找到了回家的路。深圳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流浪儿童敏感受创的心灵格外需要呵护,希望社会有更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可以给予帮助。
儿子睡觉时爸爸就走了
据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意的家庭环境并不好,因为想帮助家里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年仅12岁的他心里就想着到深圳打工赚钱补贴家用,结果,工作没找着,自己一个人睡大街、走廊,最终被宝安区救助站收留。今年1月6日,宝安区救助站将他转到了深圳市救助站。
救助站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到目前还没有能够找到家。同为9岁的哥哥小龙(化名)和弟弟小强(化名)一个外向一个内敛,和一群男孩同在操场上奔跑嬉戏。记者了解到,他们是四川人,爸妈离异,单独在深圳打工抚养他们的父亲遗弃了他们。
“爸爸不要我们了呗。”小龙将手中的小玩意抛来抛去,他跟记者这样说话的时候脸上却没有一丝悲伤。
“你们肯定是走丢了,爸爸说不定出去买东西去了呢!”
“不会的,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就走了。早上我们等了好久呢,爸爸不要我们了。”他自然而然地吐出这些话,淡然的语气让记者不敢相信这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
流浪儿童心理更加脆弱
2007年,深圳市救助站加挂“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牌,男女分区管理,24小时接收流浪未成年人。去年,救助站共接收流浪儿童246人,其中男孩151人,女孩95人。相比以往,2010年为300多人,2009年为500多人,从数据上看有逐年递减的趋势。深圳市救助站副站长杨小明介绍说,流浪儿童中以7-14岁居多,约10%为痴呆儿童,其余大部分都是身体健康儿童。
和福利中心相比,保护中心有点“临时性”的意味,即接收流浪儿童后将尽快与公安部门配合,为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时间限定约为3至6个月;如果实在找不到,将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安置在深圳市福利中心。杨小明说,目前滞留在站32人,预计今年将接收流浪儿童250人。
“和普通孩子相比,流浪儿童心理更加脆弱敏感。”救助站负责男孩心理咨询的吕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流浪孩子年纪小小,却遭到很大的心理创伤,需要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才能健康成长。
负责流浪孩童管理的唐伟红说,目前共有6名社工分别负责男孩区和女孩区,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中心也长期派驻一位咨询师为孩子们进行心理干预,尽管如此,心理咨询仍旧显得杯水车薪,“每个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很复杂,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心理咨询机构能够帮助这些流浪孩子。”(记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