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山称从未离开雷锋 结婚旅行首站是雷锋墓
一些人想知道雷锋活着会怎样?乔安山代替了他的老班长经历了时间变迁。
乔安山,离开雷锋的日子已整整50年了。
2009年的3月1日,在3月5日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时,68岁的乔安山突发脑溢血,摔倒在宣讲雷锋事迹的讲台上。第二年的同一天,他旅行数百公里又站上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讲台。
如今的乔安山71岁了,讲台是这位老兵的岗位,他尽可能多地讲述他记忆中的雷锋,他心中的雷锋永远是22岁,雷锋总是笑着,干劲十足地帮助人们干这干那。
在刚过去的2011年,乔安山在中国各地讲演了一百多场。
2月19日一上午,乔安山在辽宁省抚顺的家中一口气接受了三拨近二十位记者的采访。老伴张淑芹不时插进来给他倒点水,让他有片刻的喘息。
乔安山的人生没有离开过雷锋,他讲的都是雷锋,以及他如何做雷锋一样的人。他讲真实的雷锋,他的讲述是质朴无华的。而别人心目中的雷锋也会影响到他,他有时也要停下来想一想雷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雷锋的兄弟
乔安山的家在抚顺市区一座16层的高层建筑里,记者们坐着电梯来到9层,一开门门口放着8双鞋,央视的记者已经到达了。
在乔安山家,一进门墙上挂着一幅长宽各约一米的合成照片——这是乔安山、雷锋和雷锋班历任班长的头像叠影。乔安山去辽宁电视台做访谈,见到剧组这一布景,节目结束,老乔把布景拿回了家。
乔安山说,“《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放映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我。为了让我就近去看雷锋,抚顺市政府把我从铁岭接来。原来的部队看我困难,又帮我装修了房子。”
雷锋墓坐落在抚顺市的雷锋公园。乔安山每年节日、纪念日都会去公园看看老班长。
乔安山坐在木椅上,在他身旁摆放着一尊雷锋的半身铜像。这座铜像与他的身体紧紧地挨着。
雷锋与乔安山有着亲如兄弟的关系。1959年19岁的雷锋与18岁的乔安山相识于鞍钢弓长岭矿区,乔安山记得雷锋当时已经是厂里有名的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
雷锋从鞍钢总厂主动调来条件艰苦的焦化厂,当时焦化厂还未建成,推土机手雷锋没有具体工作,就每天帮着搞基建。乔安山记得雷锋总是早起,如果不是第一个到工地,他就会很沮丧。
1959年12月,全厂开了征兵动员大会。第二天傍晚,雷锋推开宿舍的门问乔安山,“小乔,你参军不?”乔安山出身农村,家里需要他当工人的工资贴补家用,他本来是不想当兵的。但雷锋是他最亲近的伙伴,已志愿入伍,乔安山欢快地回答,“你去我就去,明天我就报名。”
来到部队,他们分到同一个班,乔安山连“乔”字都不会写,雷锋教他学文化;乔安山学驾驶慢,雷锋就和他同一辆车,教他学技术;乔安山不会写信,雷锋直接拆他的家信,回复后再告诉他说处理完了。
1962年8月15日,“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因一次意外而牺牲。部队载重2.5吨的嘎斯车(苏联生产的知名卡车)挤断路边一根晾衣杆,它意外打在了雷锋的头部,最终造成这位22岁战士的意外死亡。当时坐在嘎斯车驾驶室内的是21岁的乔安山。
事故的结论认定是谨慎的。当时调查组让乔安山重新坐进驾驶室演示一遍过程,现场的一个人说了句“因公殉职、意外事故”,此后这就成了事件的定论。
后来,乔安山又在部队干了四年,部队对他是公正的,他原本可以回“雷锋团”提干,但他选择了转业。之后的35年,他选择默默无闻地学雷锋做好事。
雷锋离开的第35个年头,他的命运再次转折——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于1997年上映,影片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乔安山。电影公映后,乔安山随主创人员到各地宣讲,那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三个多月,60多个城市,近百场报告。这个世界理解了他,从此,他不再过平常人的生活。
专题:寻访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