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贵州驴友坠下215米深洞 引发户外游安全探讨(图)

2012年03月26日 16:55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救援队伍的装备繁多,价值不菲

  核心提示:3月19日,贵州毕节籍驴友李雄坠入云南镇雄县木卓乡215米深的“仙人洞”后身亡,贵州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获知此事后赶赴现场增援。经过3天的搜救,救援人员将尸体抬回地面(本报连续报道)。昨日,李雄的遗体被送回其毕节市三板桥镇老家安葬。

  在为遇难者痛心的同时,相关人士指出:这种户外探险,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一旦发生意外,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伤害,还会给社会带来高昂的救援成本……因而,莫让探险变“冒险”。

  探险与救援的“比价”

  遇难驴友李雄23岁,是这次徒步探险队长,喜欢徒步探险。

  今年元旦节当天,李雄等几人在百度帖吧上相约,从广西阳朔徒步前往青海可可西里。据同伴回忆,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一路上李雄对大家都非常照顾。出事前,他们还在李雄家住了九天休整,再取道云南,朝目的地进发。

  “我们从桂林阳朔出发开始,每天每人就用2元钱。”与李雄一起同行的陕西驴友、20岁的何龙康说,“我们吃住都在路上,2块钱就是买点面条,采点野菜,就生火做饭,运气好时还能抓些鸟儿开点荤……”

  而与这徒步游低成本相比,救援费用就显得高昂。

  贵州省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总队负责人颜昌峰于20日晚得知贵州驴友发生意外的消息,当天,他叫几名队员各自准备辎重,准备开赴云南。调配救援装备、车辆,购买食品、燃油,全是颜昌峰掏腰包。与驴友低成本出游形成对比的是:颜昌峰等人放下各自工作,拿出5万元资金投入救援。

  在22日的营救过程中,拖拽李雄尸体的缆绳断裂,这段100米长的绳子,属于救援专业设备,每米造价为40元,颜昌峰说,这种设备损耗的代价不可能由当事人承担。23日,包括贵州救援队伍在内的国内4家救援队,在与当地镇雄县政府部门的会谈中,也表明态度,不让政府机构掏一分钱用于救援。

  颜昌峰说,和四川汶川地震、甘肃玉树地震救援不同,此次深洞搜救,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当地政府部门出具的人力物力成本也相应升高。

  莫让探险变“冒险”

  在此次云南救援中,队员李明松是第一个看见失踪者李雄遗体的人,“看到他时,他身上还挎着一卷绳索,但并没有在探洞时使用,以致脚踩滑后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此外遇难者小腿部绑有刀具,根本没有相关保护装置,很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李雄遇难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发网民对此事的关注。一位微博网友说,通过自发约定外出游玩,缺乏安全意识及专业救护的徒步旅行,虽然产生的成本比旅行社组织出游低廉,但风险却难以估量。

  贵州起点户外运动俱乐部负责人宁华认为,洞穴探险是具有强烈探索性和一定冒险性的活动,它需要强大技术和超强耐力的支撑,上升器、下降器、头盔、头灯、牵引绳等只是探洞的基本装备,普通户外爱好者若要参加此项运动,还需对探险路线、营地、活动内容等进行风险评估,并最好跟随专业人员前往,“否则,探险就成了冒险。”(涂保铭 记者 朱海 周元杰)

  延伸阅读

  如何安全户外游

  据业内人士估计,贵阳市目前注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和公司约有四五十家,户外活动包括徒步、攀岩、山地自行车、探洞、高空跳伞等。然而,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资格认证强制准入标准,有两人以上从业人员即可组建俱乐部。

  “没有强制准入标准,就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山地户外运动国家职业资格教师、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国家标准评审成员甘小川分析:近年来,户外运动参与人群急剧扩大,国内户外安全事故频发,原因主要是:“驴友”户外知识缺失、安全意识淡薄;组织机构准入门槛低,甚至网络发帖随意组队;行业内无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和出行保障……

  “没有专业领队、没有专业设备、对当地地貌环境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出行,也是引发事故多发的原因。”甘小川说。

  据了解,贵州省体育局、省登山协会,从2007年开始就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培训班,就地形、装备、安全等理论知识,以及工具运用、风险规避等实际操作,培养了100多名专业人才。目前,相关的国家资格认证强制准入标准正在制定,贵州省内专门的山地救援队也正在协商组建当中。

  业内人士指出,山体户外运动爱好者组队出行最好选用商业模式,有专业的领队人员,安全相对有保障。(记者 赵贝)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