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风景线:上海殡葬业频吹“海派文化风”
中新社上海3月29日电 题:上海殡葬业频吹“海派文化风”
中新社记者 宗晨亮
婉转悠扬的小提琴,和着大气尊贵的钢琴,共同演绎着一曲如泣如诉的《梁祝》。演奏者身着礼服,神色肃穆。音乐在厅堂里流转萦绕,牵动在场者的追怀之情……
这并不是一场音乐会,而是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内举行的一场追悼会。今年上海的龙华、宝兴两大殡仪馆相继推出“弦乐入礼厅”服务,邀专业人士现场演奏逝者生前最喜欢的乐曲,使得整个追悼仪式始终在哀而不伤的音乐中进行。
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特征的海派文化,而今正不断改变着上海市民的传统殡葬习俗。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告诉中新社记者,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上海市民的治丧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殡葬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元素。近几年申城的悼念仪式中,越来越多以现场音乐演奏取代传统的哭喊和单调的哀乐播放,可谓此间殡葬文明的一大进步。
这股海派殡葬文化新风,也在悄然改变申城公墓业的形态。步入位于上海浦东长桥山庄的“海上名居”墓区,这里无论是充满江南风韵的雕梁画栋,还是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亦或是模拟金融热地建筑风格打造的“壁葬墙”,都让人感到仿佛并非置身墓园,而是徜徉在上海街头。
上海的公墓从业者在继承传统中也勇于创新。作为沪上首座景观式壁葬群,29日开园的“海上名居”一反传统壁葬横排的建筑风格,而是由10余座各种风格的建筑单体组成,每个单体都分别镶嵌着上海浦江两岸不同时代的名居元素。
这也是申城公墓业首次尝试将景观墓园与节地壁葬相结合。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龄表示,过往的壁葬形式单一,此番“海上名居”打造出原汁原味的海派感觉,就是希望以浓郁的文化元素吸引申城市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