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伊朗电影人:用镜头收藏充满人情味的中国
中新社天津3月30日电 题:美籍伊朗电影人:用镜头收藏充满人情味的中国
作者 林果
《中国人的一天》、《水书》、《阳光家园》……这些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影片,出自一位美国人之手。初春时节,记者在天津滨海新区一个安静的住宅区,见到了这些影片的作者、52岁的美籍作家、自由影人侯赛因·肯丹。
“马路上的清洁女工、痴迷水书的退休老人、公园里拍婚纱照的幸福恋人、集市上卖鱼的商贩……我喜欢拍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肯丹说,只要用心,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感人的事。他希望用镜头收藏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中国。
从小喜欢电影的肯丹,上世纪60年代生于伊朗。1994年,应芝加哥电影展邀请,远赴美国,成为芝加哥的一名“自由影人”。2007年,肯丹的妻子应邀到中国天津工作,他便和妻子、三个孩子举家迁至天津。
“天津和芝加哥没有太大差别,甚至日常生活用品比芝加哥更丰富。包容的文化氛围、宜居的城市环境会让你感觉到这里浓厚的生活气息。”肯丹操着带有浓重伊朗口音的英语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肯丹成为天津“阳光家园”智障儿童保育院的一名志愿者,此后他每周都会去探望那里的孩子。为了帮助孩子们治病,肯丹为“阳光家园”拍了一部同名电影短片,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的孩子,帮助这里的孩子。
“我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人们向善。”肯丹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诠释自己拍电影的想法。肯丹不仅把“中国故事”纳入自己的镜头,还与妻子资助了四名贫困学童,一有时间,就会扛起摄像机走访贫困儿童家庭,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在天津生活了5年的肯丹,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如今他深受中国文化浸染。肯丹喜欢饺子、包子等中国美食,也认同中国稳固的家庭观念。
肯丹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更多地关注像他一样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用镜头记录他们充实而有意义的异国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