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来袭——养老问题政府不该缺位
据经济之声报道,昨天(7日)是世界卫生日,“老龄化与健康”成为今年的主题。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内地有1.85亿60岁以上老人,每100个人中就有14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
记者:您有没有考虑过怎么养老?
市民:我还没有,我家是邯郸的,那儿还有两个儿子。
市民:不愿意去敬老院,在家里多好啊!
市民:几个朋友互相照顾照顾,平时多来往来往,有什么困难呢都伸一把手,我们采取这个方式。
市民:有可能会去敬老院吧!
面对记者“如何养老”的提问,被访者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如果采取去敬老院的方式,目前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记者采访北京市多家敬老院后发现,入院难、排长队现象非常普遍。北京西城区月坛敬老院是一家社区敬老院,今年70多岁的李大婶告诉记者,她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得以入住。
李奶奶:等了一年零一个月,这还是我找了这个街道办事处,等了一年零一个月。
月坛敬老院院长何金平无奈地说,敬老院规模小,他们也是有心无力。
何金平:后面很多排队的,现在住了52个老人,常年满床,后面还有登记的。
而中国的老龄化还在加速。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张铁梅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在以每年500-800万的速度增加。
张铁梅:可以想象,差不多两三年以后,我们就到2亿了,大概到2030年左右,我们就接近4亿。老龄化的问题,实际上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基本国情。
何金平很忧虑地说,我国目前养老资源供求双方严重倒挂。
何金平:严重不足,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措手不及的情况,现在已经初露端倪了。
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有300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5%的老年人有入住老年机构的愿望,但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却严重不足。
敬老院资源供不应求,但不少养老院每年所收取的护理费用只能维持日常开支,员工因为工资低流失严重;而入住养老院的一方却说,每月两三千块的费用,已经给家庭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何金平介绍,他所在的月坛养老院的运营模式是——街道作为法人代表,把业务委托给养老机构,街道支付管理费,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现在,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但养老院的护理费最高只有一天45元,护理费涨价要经过街道审批,经营很困难。
何金平:现在不能维持,员工工资现在只能拿到1000多到2100左右。钱从哪里来?我们既不是国家的编制,没人给钱,只能从老人缴费里来。
何金平感叹,护理工作又苦又累,但工资待遇却很低,因此现在招工越来越难。而另一方面,每月平均3000块的费用对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位老人的家属说,负担很大。
王大姐:我觉得国家应该投入一部分,你要说完全自己出,这成本太大。
看来敬老院和老人家属双方各有各的苦衷。月坛养老院的另一位负责人吴凤菊认为,办养老院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原则定价。
吴凤菊:政府在这方面多给一些支持,比方说你上这来给上保险啊,国家给出资一些补助一些。社会各界再有一方面的赞助。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珂也认为,对养老问题,政府要勇于担当。
方嘉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家庭固然是重要的责任者,但是作为社会来讲,也有责任。包括政府,要勇于担当养老这个大问题。
张铁梅指出,如何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如何区分国家跟家庭之间在养老问题上的责任,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新课题。
张铁梅:老年人口过于的庞大,肯定会在代际分配上产生某些不平衡,那么在老年人的方面,他主要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养老保障,一个是健康医疗。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健康老龄化战略,确保老有所依。进一步完善老年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老年健康产业,鼓励建立社会养老机构。(记者王浩 实习记者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