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徒手勇擒持枪犯罪分子 面对危难舍命救战友
在极具挑战的公安刑侦战线上,他徒手勇擒持枪犯罪分子,面对手持针筒的艾滋病犯罪嫌疑人他无畏威胁,面对歹徒他舍命救战友,连续十二年将命案全破。妻子常对他唠叨“家是你的旅店,我是你的保姆”。16年来,张伟对刑侦工作倾注了太多的情感。
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十次,被授予“破案能手”、“优秀刑侦指挥员”、“巴中市十佳人民满意警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感动巴中十大年度人物”,2011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记一等功公务员”。16年来,张伟已成为全市刑侦战线上的代表人物。
与犯罪分子较量中从没有犹豫和退缩
2007年3月,重庆万州区的冉剑,在深圳一储蓄所门口枪杀客户抢走28万元巨款,后潜逃至平昌。接到深圳警方协查通缉后,张伟十分清楚面临的歹徒是多么穷凶极恶,他精心挑选了5名民警开展抓捕工作,很快在江口镇一旅馆发现冉剑的踪迹。为摸清情况,他只身从旅馆后迂回查探,在后门处与正欲逃跑的冉剑相遇。瞬间,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冉剑的手迅速伸向腰间。那是拔枪的动作!说时迟,那时快,在这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张伟大喝一声,猛扑上去,死死控制住对方的双手,压制着冉剑的亡命反抗。搏斗中,张伟头部、肘部、膝部多处受伤,但正义的力量激励着他顽强拼搏的意志,与随即赶来的战友一道将冉剑制服,并从其身上搜出一支已经上膛的五四手枪和5发子弹。弹指间,死神与他擦肩而过。
2009年9月,在张伟长线经营的一起贩毒案中,犯罪嫌疑人熊某是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抓捕时,熊某手持注射针筒与抓捕民警对峙。“反正我是烂命一条,哪个敢来,我就戳他!戳他!”,熊某疯狂的叫喊着。在谈“艾“色变的恐怖中,这一个小小的针筒,危险性远远超出了尖刀和匕首。眼看犯罪嫌疑人就要逃脱,张伟示意民警分散熊某的注意力,自己抓住刹那战机,冲上去一警棍打掉了针筒,将其按到在地。随后,他带领民警顺藤摸瓜又抓获了两名毒贩,缴获海洛因13.7克,成功破获了平昌当年的第一贩毒大案。
十六年的刑警生涯,这样的危险张伟经历了实在太多太多,有朋友劝他,你上有老下有小,不要这么拼了,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全家人绝对“伤不起”啊!其实,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张伟绝不是一个莽撞的人,每次抓捕行动,他总要周密部署。但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发生。2008年5月12日,张伟正带着几名民警在成都开展工作,追捕几名恶势力团伙成员。下午2点28分,他们正在一小旅馆内盘问犯罪嫌疑人。突然间,整个旅馆剧烈摇晃起来,墙体在吱吱的怪响声中一点点地撕裂,眼看房屋就要倒塌。从没有经历过如此情况的民警惊慌失措,嫌疑人挣扎着要逃跑。这是地震!在这紧急关头,张伟临危不乱,冷静地指挥着民警严密控制犯罪嫌疑人,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5名嫌疑人无一人逃脱或受伤。震后,张伟安排民警将嫌疑人押解回平,自己则留在余震不断的成都,继续开展工作,直到抓获最后1名嫌疑人。
亲手抓获200多名逃犯提前20天完成清网任务
在追捕逃犯方面,张伟至今亲手抓获的逃犯足有两百多人,其中包括多名部督、省督逃犯,是全局的追逃骨干。
2011年,在声势浩大的追捕逃犯“清网行动”中,刑侦大队追逃办是整个行动的实际牵头单位,作为大队长的张伟承受着巨大压力。他一方面协调着全局的追逃工作,同时主动带队出击,追捕那些最难抓获的“硬骨头”。
1988年7月,平昌佛楼乡杨朝德杀死胞弟杨朝芝后潜逃,一逃就是23年。在“清网行动”中,杨朝德被列为省公安厅督捕逃犯,张伟主动请缨,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重担。受命后,他带队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摸排调查,获得了杨朝德可能在新疆的模糊线索。11月初,张伟带领民警赶赴新疆,当地的气温已在零下五度,在家乡从来没有如此的低温和风沙。刚到新疆没两天,民警手、脚、耳全被冻伤。张伟带领民警克服气候不适应、水土不服等困难,带病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夜晚,他和战友穿着在旧货行买来的靴子、羊皮衫,顶着寒风开展蹲守、抓捕工作。整整五天五夜,却不见杨朝德踪影。从11月18日到24日,他带领民警从平昌籍务工人员和杨朝德的关系人入手,一路追查。从新疆到甘肃,从甘肃到重庆,一直追到西安,终于在西安周至县将改名换姓的杨朝德抓获。半年的清网行动中,张伟有67天在外地追逃,亲手抓获了11名逃犯,其中包括了2名潜逃20年以上的“硬骨头”。
平昌县公安局也因一个个“硬骨头”的落网,提前20天完成100%清网任务,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获此殊荣,张伟当记首功。
心系群众追回赃款赃物价值800万元
“铮铮百炼钢亦能绕指柔”,在他铁腕破案令犯罪分子胆寒的另一面,却是心系群众的如水温柔。“犯罪分子最怕、人民群众最亲”是他从警最大的追求,对那些到刑侦大队来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的群众,他必定亲自接待,有着足够的耐心与和气。如今,哪怕是一些小事,群众都喜欢找他,因为他“不摆架子,说话中听、有道理”。
2010年10月30日晚,平昌县城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持械斗殴致人死亡案。案发后,张伟带领民警们仅用4小时就抓获全部10名犯罪嫌疑人,成功破案。然而,一死一重伤瘫痪的严重后果,潜伏着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死者家属将尸体停放在公墓,要求得到巨额的赔偿后才会下葬,伤者家属则哭诉哀求“救救孩子”,请求解决巨额的抢救治疗费用。张伟深知正常而又确实漫长的司法途径无法解决燃眉之急,他主动请缨,承担起了这起案子调解赔偿和化解矛盾的苦差。跑医院、跑公墓,讲法律、讲情理,张伟又一次马力全开。一个雨夜,他再次赴公墓做死者家属的工作,深夜回家时却不小心滑到,左手被生绣铁丝网割得鲜血淋漓,在医院缝合了整整17针。然而第二天他缠着厚厚的纱布、支着输液瓶,如约坐到了调解桌前。他执着的精神、公正无私的态度,赢得了当事双方的信任与尊重,双方终于达成了民事赔偿协议。像这样的调解工作,张伟已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他常说“破案不是完结,案结事了才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2007年以来,刑侦大队通过调解工作,为受害人提前争取的损害赔偿达120余万元,为群众追回赃款赃物价值800余万元,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站在刑侦业务前沿率先建立"模拟法庭制度"提升办案质量
从传统的“一部相机一把尺、一个背包一叠纸”田坎刑警,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现代化刑侦警务,张伟凭着学习钻研的精神和丰富的战斗实践经验,始终站在了刑侦业务技能的前沿,成为全市有名的业务能手、审讯骨干和警务技能培训教官,但他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的道理,为提升刑侦大队的整体工作绩效,他殚精竭虑、勤于调研、不断创新。为改变民警制作电子笔录时复制粘贴图省事,笔录雷同质量差的情况,他强制推行使用笔录软件,并结合自己的办案心得,下大功夫制作了20余种常办案件的笔录模板和大量办案细节说明,让民警在制作笔录的同时完成了法律条款学习和笔录重点要点的掌握,既提高了笔录质量,又大幅缩短了笔录时间。针对民警在办案时只注重有罪无罪证据收集,忽视罪轻罪重、量刑情节证据收集的情况,他在刑侦大队率先建立了“模拟法庭制度”,让民警在提请逮捕和移送起诉前必须给出定罪量刑意见,大大强化了民警的诉讼意识,明显提升了办案质量和诉讼效率。
舍命救战友刑侦大队是他第二个家
从普通民警、中队长到教导员、大队长,张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了今天,十六年里他对刑侦工作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对他来说刑侦大队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更是他第二个家,每一名民警都胜似亲人。2007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蹲点抓捕时,一嫌疑人挥动着钢钎朝民警马宇头部打去。张伟箭步上前,推开马宇,以手臂和背部挡住了致命一击,自己却右臂骨折,背部的瘀伤持续了一个多月。在他的带领下,刑侦大队一直发挥着平昌公安的拳头和尖刀作用,保持着最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大队先后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推进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刑侦基础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巴中市十年创辉煌“红旗单位”和全市“优秀刑侦大队”;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六次荣立集体三等功。特别是连续十二年命案全破,成为全市、全省公安系统的一张闪亮名片。
“家是你的旅店,我是你的保姆”,这是妻子常有的唠叨。谈到家庭,张伟和大多数刑警一样常怀愧疚与感恩。其实,以现代人的标准来说,张伟是十足的好男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能力、不抽烟、不打牌。但遗憾的是他的责任心不限于家庭、更多的在于事业,他的爱心超越了家人、更多的献给了人民群众。也许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但在人民群众眼里,他是惩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擎天巨柱。十六年来,他淡定从容,始终保持着一名刑警、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热。(记者 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