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日托”养老遇冷 专家:需和居家养老融合

2012年05月11日 08:58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养老服务中心
养老服务中心

  杭州市去年大力推广托老中心,提供“日托”、“全托”等服务

  儿女上班,由中心代为照料;儿女下班,接回家共享天伦

  杭城“日托”养老为啥不吃香

  西湖区共有27家相关机构,签署协议的仅50名老人

  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样,不仅照顾不了自己,还容易出状况,让子女操心。

  于是,有人设想,能不能有一所机构,就像孩子每天去的幼儿园一样,照顾老人的方方面面。老人们在这里吃饭、打牌、看电视,有专门的人员看管、护理。家人在家的时候,就把老人接回去,共享天伦之乐。

  去年,这种设想成为了现实。2011年,杭州市大力推广老年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目前已有100多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按规划,今年主城区将再新增20家,同时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建设。

  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相比杭州市以往推广的居家养老方式,突出的是“照料”。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城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根据对象人群、场所面积,所提供的服务也略有区别,但大致可分为“全托”、“日托”、“临时托”三种服务模式。

  “全托”和“日托”的重点服务对象是有自理能力的半失能老人,以及空巢、独居、孤寡老人,需要照料中心、被托管老人、托管人三方签订协议,烧饭、洗澡、洗衣等日常生活护理都由照料中心来代理。如果在约定时间,因为有事不能来照料中心的,都需要请假。

  托老服务到底怎么个托法?

  【记者探访】

  日托:早上送,晚上接,周末放假

  当初曹奶奶的家人,就曾经考虑过到底是把曹奶奶“日托”还是“全托”。

  曹奶奶今年82岁,家住亚洲城。她眼睛不好,就算是熟人和她面对面坐着,她也不认不出对方是谁。“白内障加深度近视,开刀都开不来!”曹奶奶说。

  因为眼睛不好,电视看不了,饭也不能烧,楼也不能下,啥事都不能做。每天儿子、媳妇、孙子上班去了,她就一个人呆在家里坐着。

  “中午吃我儿子准备好的饭菜,放在微波炉里热热,晚上等他回来烧。”除了吃饭,曹奶奶就没其他事可做了,“就坐着,发发呆。”

  今年2月里的一天,曹奶奶实在闷得发慌,就拄着拐杖出门走走,没想到这一出门就闯出祸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脚下一绊,就摔倒了。”这一摔着实不轻,曹奶奶鼻子上缝了3针,手指甲也掉了。

  曹奶奶的儿子再也不敢让她一个人呆家里了,听说街道有照料中心,就赶紧把她送过来。尽管曹奶奶对照料中心的服务挺满意,但她坚持不在这里过夜,理由是睡不着。

  “我晚上一定要回家,儿子很孝顺的,每天能看见他们,身体也会好一点。”曹奶奶说。

  今年3月份,她正式成为文新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日托”老人。每天早上六点,由儿子把曹奶奶送到照料中心,晚上6点左右再接回去。周末就相当于放假,待在自己家里。

  “这里人多,常常有人聊天,还有人来给我们上保健课,看不到动作,听听也是好的。她们(护理员)还常常给我洗澡。”曹奶奶的老年生活有了点乐趣。

  全托:一年到头住着,有点像养老院

  与“日托”不同,“全托”有点像养老院服务,就是指老人一年到头都住在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比如王大爷就是一位“全托”老人,住进西湖区文新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后,他挺习惯的,对吃住也挺满意,就连今年春节都是在中心过的。

  在王大爷看来,中心的生活节奏完全依照老年人的习惯来,所以越住越舒服。而且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备齐全,健身器材、娱乐室、棋牌室、健康室一应俱全,非常方便。

  临时托:最自由最灵活,也最受老人欢迎

  中心的这一优点,也被其他老人看在眼里。虽然没有办“全托”和“日托”,但是还有不少老人喜欢天天去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报到”。

  考虑到资源最大利用,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也对辖区内所有老年人开放,即“临时托”。只要他们遵守照料中心规章制度就行。

  昨天,记者就发现,在文新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消磨时间的老人还真不少。每天早起,忙完手头的事情后,老人就得闲来中心逛逛,吃顿中饭,跟朋友们聊聊天打打牌。中心人员告诉记者,相较“日托”和“全托”,“临时托”更自由,也最受老年人欢迎。

  尽管曹奶奶喜欢“日托”,但记者了解到,选择“日托”的老人却并不多。在文新街道老年服务照料中心,平时来转转“临时托”老人每天有20多人,“全托”老人有12人,而选择“日托”的仅两人。

  另据西湖区统计,全区目前正在运行的老年服务照料中心共有27家,签署日托协议的老人大概有50人,分摊到每个照料中心,日托老人寥寥无几。

  【调查分析】

  为什么“日托”养老不吃香?

  儿女上班,由照料中心代为照料,儿女下班,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看似完美的养老方案为啥不受欢迎呢?

  原因一:跟儿女住不惯,日托不如全托

  王大爷今年87岁,但能跑能跳,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儿女双全的他,自己选择了全托。

  王大爷告诉记者,先前他是儿子、女儿家轮着住,但是“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太不一样了!”

  他的习惯是天一亮就起床,早上5点半穿衣叠被上厕所,6点出门去锻炼。跑一圈回来,刚好吃早饭。中饭、午睡、晚饭都非常准点,生活相当规律。“这要是在家里,5点半起床洗洗弄弄,肯定会吵着他们。我外面跑一圈回来,他们都还没起床呢,更没早饭吃了。”

  因此,王大爷坚决选择了全托,“这儿都是老人,作息时间差不多,有话聊,挺好。”

  原因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做“散客”更自由

  嘉绿苑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日托”为主,刚开始运行时,曾有10多位老人与照料中心签订了日托协议,但后来都解约了。不过,登记在册的老人却有百来名,更多老人把这里当做老年活动中心。

  为啥不愿意“日托”,家住嘉绿苑的谢阿姨告诉记者,主要是手续太麻烦了。谢阿姨说,“我能走能动脑子也清楚,能帮孩子料理不少事。临时有事,不来还要提前请假,麻烦。”

  嘉绿苑社区社工小丁告诉记者,家有健康老人就是宝,“接送小孩、烧菜、洗衣服,哪样不是他们来做。中饭吃好来照料中心活动活动,一到下午3点,肯定就回家了。没必要日托。”

  原因三:不和子女一块住,交通是个大麻烦

  工人新村的张阿姨听记者描述了“日托”模式后,连连摇头,“肯定不行。像我们楼里有一个独居的80来岁的老人,让他每天走到照料中心去,晚上再回来,反而容易出事!”

  张阿姨发现,小区里很多老人都和子女分开住,“不能说他们不孝顺,现在工作压力确实大,年轻人每天加班到很晚,也不可能起个大早把父母送到托老所去。不少人为了补睡眠,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坐在楼底下聊天的80岁的庙大爷也连说不可能:“子女都做阿公、阿婆了,小孩靠他们照顾接送。他们送完小孩上幼儿园,再送我们去托老所,太辛苦了。”

  原因四:照料中心人员不够专业,没法去

  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护理人员不专业,也是难以吸引老人“日托”的一大原因。

  记者看见胡大爷的时候,他一人坐在轮椅上,默默望着天空一动不动。轮椅一侧,挂着个尿袋。看见记者上前跟他聊天,他很高兴。他告诉记者,因为身体不好,大小便不能自理,不能躺着,不能走路,现在雇了个保姆,照顾日常起居。“一个月3500块呢!”胡大爷说,“像我这样的,托老所肯定进不去,他们不收。”

  也有老人告诉记者,虽说照料中心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很多健康服务,但是不够专业,吸引不了人。“提供的服务比较普通,量量血压什么的,培训一两节课就上岗,常识还不如我呢!”老人说,“要是有专业医护人员照料,我肯定去,呆在那里安心嘛!”

  【专家观点】

  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需融合

  “照料中心离老人家比较远确实是个问题。”西湖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杨主任说,“但是这是一项才刚刚起步的工程,所以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我们正在鼓励辖区内190多家星光老年之家,进行升级改造,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照料中心的服务。”

  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红亚常年研究养老体系,她告诉记者,要想完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包括相关配套,其中有硬件配套,还有软件配套。目前杭州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硬件配套已经很不错,但是软件尚未跟上。

  “比方说专业的人和技术。”董教授说,“现在很多的护理员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员,培训一下就上岗,其实不够专业,而且没有实体登记。其实居家养老可以和机构养老融合,请机构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服务,进行实体登记,绩效考核等等,这样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通讯员 张坚 记者 吴佳妮 文/摄)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