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频把探险变冒险 户外救援屡用公共资源引争议
河南驴友成功获救后,驴友户外探险事故再次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也引发了关于驴友遇险救援是否浪费社会公共资源之争。
此前,驴友遇险事件频频发生。去年4月5日,北京警方两次出动警用直升机营救被困山中的迷路驴友,共成功救出56名驴友;今年1月27日,福建一游客在攀登四姑娘山三峰时跌下了山崖,景区派出6批共计45人参与搜救……每次驴友探险发生事故,都在网上引发救援是否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的争论。
有网友说,追求挑战要从确保安全出发,不能把探险变成冒险、开心变成伤心。还有一些网友说,救援产生的各种耗费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个人冒险行为不应该动用社会公共资源来埋单。
对此,也有网友提出不同意见:虽然驴友的行动属个人行为,但是他们同样是纳税人中的一员,他们为什么不能使用公共资源、享受公共服务?
经常参与嵩山救援的登封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警方救援受困群众是应尽职责,但这种救援确实耗费较大的公共资源。他说,登山的目的在于健身和旅游,在不具备必要的登山自救知识或充分的准备时,建议大家不要贸然探险。
据悉,此次河南两名驴友探险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未在当地有关部门备案。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目前驴友探险“偷登”已经成为中国登山户外运动的一个顽疾,“偷登”造成的事故已经占到总事故的85%以上。
怎么防止悲剧再次发生?政府是否可以进行监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博士说,户外运动伤亡事故频发,主要缘于人们对户外运动危险性的认识不够。目前,我国在户外运动方面还没有完全适当的法律条文,政府有必要把探险旅游、户外运动的营利性组织者、商业机构等纳入法律监管轨道,从法律层面对户外运动进行管理、规范和处罚。
专业从事旅游案件的河南聚铭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凤彬认为,对于驴友的探险旅游、户外运动,堵不如疏。对户外探险应该设一定的准入门槛,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同时,应建立一个驴友出行的备案和登记制度,以此提高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安全系数。(记者李凤虎 实习生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