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救落水少年牺牲 获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图)(2)
沈星曾骑车1千多公里回老家
在得知了沈星舍己救人牺牲的消息后,昨日上午,他生前领导与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青州,只为见上他最后一面。
在来到青州前,沈星在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业。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沈星本科时期的队长刘政委悲痛不已。他告诉记者,沈星在校期间的两件事情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在校期间由于表现优异,沈星成为队长助理,每天带领同学去食堂吃饭是他的工作之一。有一次吃完饭,队伍在食堂门前集合完毕,沈星突然端着一个小盆来到同学面前,盆里装满同学们吃剩下的馒头。沈星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哭着对大家说:“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样的,我只知道,我父母是靠种地把我养大的,他们种地很辛苦,很不容易。”
此事过后,食堂里浪费粮食的现象基本没有了,沈星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上了一课。
另一件事发生在2003年的暑假,当时上大三的沈星为了锻炼自己,同时也为了省钱,决定从天津骑自行车回西安老家。要知道,天津至西安的路程超过1000公里。为了这次骑行,他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先是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然后给自行车链条上油、紧螺丝、修刹车,为了储备足够的体力,他每天坚持锻炼。
“他花了13天左右,从天津骑到了西安。这孩子特别懂事,每天下午到了什么地方他都会打来电话告诉我,这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其实是怕我不放心,报个平安。”讲到这里,刘政委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武汉战友忆沈星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二炮指挥学院研究生管理三大队采访,进门的大厅里,是沈星战友刚刚办好的两块怀念他的黑板报。
沈星的导师于众龙含泪说:“作为导师,我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学生感到十分惋惜,我将马上动身去青州参加他的追悼仪式。”于教授说,沈星成为研究生后,第一印象是他十分勤奋好学,沈星读本科学的是交通运输,为了弥补不足,他经常借走很多书去读,才2年时间就完成了2项重要课题,都通过了上级的验收。
沈星的同室学友廉元,是个180厘米的大小伙子。记者见到他时,他刚打完篮球回来。他说,沈班长是个篮球爱好者,中锋位置,投球很准,有他在场,场面肯定活跃。如今沈班长出差了,我们等他回来再打。
说着说着,小伙子泪流满面。我们的班长不在了,11日他出差去山东青州,13日他救人牺牲了。看着沈班长空着的床铺,我很伤心,他怎么就不招呼一声就走了?全班战友都等他回来啊!
学员刘锐说,沈星不是我的班长,但因为他是大哥哥,为人又好,我和张波、张建文等人,经常去他那里蹭电话卡打电话,沈星都爽快地帮助。他跟很多人关系都好,3月份他在解放军161医院住院做痔疮手术,大家全部去医院看他、陪护他。于众龙教授还为他做了2餐面条,送到医院去。
青州市民建议河堤改为台阶式
英雄沈星的牺牲,让不少青州市民开始关注南阳河的河堤。记者采访时也注意到,南阳河河堤从上到下全是斜坡,加之两岸没有任何能拉拽的东西,再考虑到河里的泥沙和水草,即便是成年人想要从河里爬上岸都十分困难。有市民建议,将河堤改为台阶式。
“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做个试验,找个大人拴上绳子下水,看看凭一个人的能力,能不能爬上岸。”5月15日,记者在事发现场遇见了前来悼念的青州市民于先生。他告诉记者,事发河段前几年也曾发生过溺亡事件,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河堤设计不合理,“别说小孩,就算大人下去了也爬不上来。我就想不明白,为啥当初不修成台阶式的,我见别的城市很多都是把河堤修成这样的,就算是掉下去了也能自己爬上来。”
对于于先生的建议,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认同,同时也有市民建议在河边增设护栏。(通讯员 刘一代 曹繁 鲁中晨报记者 韩凯 本报记者 汤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