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承德一乡村教师患癌症 欲无偿捐献全身器官

2012年06月08日 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河北承德一乡村教师患癌症欲无偿捐献全身器官
郑爱华在妻子的陪伴下用笔和记者交流 张帆 摄

  中新网承德6月8日电(张帆)“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但我还有一个心愿,在我临终时,将我的身体器官全部捐献给医学院,捐献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用我的身躯来回报社会。”因患鼻咽癌已经不能说话的郑爱华在日记中写出他今生最后的愿望。

  今年39岁的郑爱华,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中学一名物理老师。2002年,年仅29岁的郑爱华因鼻子频繁出血,在医院诊断为鼻咽癌。当时,医生说患鼻咽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期是3至5年。

  如今十年过去,6月6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哈里哈乡对亭沟村郑爱华家。眼前这个身高约1.8米的大男人瘦骨嶙峋,胳膊只有干柴棒粗细,双腮深陷,整个人瘦得脱了相。

  见到我们,郑爱华用微弱的声音表达着他想说的话。“在我生病的这十年里,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器官只是一个载体,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回报社会,把我的爱传播得更远一些。”妻子李景云一字一句地帮着“翻译”。

  李景云说,丈夫郑爱华是一个坚强的人,十年来他忍受着肌肉萎缩、上肢无法抬起等常人无法想象的病痛折磨,再痛也不吃止痛片。因为病重无法言语,写日记成了他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惟一途径。

  “教书育人是我的工作,我爱这份工作,更爱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当你用心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可以做你的老师。”

  “其实,每当病重或情绪不好时,我也曾埋怨命运的不公。但当面对来自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好心人的一双双援手,面对我的父母和对我不离不弃的妻子,我真的体会到了人间真情。”郑爱华在妻子的“翻译”下告诉记者。

  据郑爱华的同事赵剑飞老师介绍,郑爱华刚刚被确诊为鼻咽癌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仍然坚持为学生上课。随着病情发展,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脖子开始变硬,鼻子流血的次数越来越多,讲课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基本无法发声的时候,他就用手中的笔和学生交流。“后来,同事们觉得他太辛苦,他才在大家的劝说下离校。”

  病休在家的郑爱华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把难点、重点有针对性地列出来,整理成试卷。因从家到学校十五里的山村小路并不通车,他歪着脖子,亲自走路送到学校。

  随着病情恶化,化疗费用的不断增加,郑爱华的生活开始变得拮据。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弱者的帮助。每逢有“慈善一日捐”,郑爱华都不忘献出一份爱心。

  谈起郑爱华捐献身体器官,69岁的母亲佟金芳老泪纵横。“2008年4月他提出捐献器官,可这事和我们这里的丧葬风俗完全不同,我们不同意,可他就是坚持。儿子说这是惟一能回报社会的了,这是他最后的心愿,就顺他的心吧。”佟金芳说这话的时候,泪如雨下。

  面对丈夫的选择,李景云同样有太多不舍。经过反复考虑,她最终理解、尊重郑爱华的心愿。2011年12月7日,郑爱华在妻子李景云的陪同下,郑重地在《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目前,郑爱华只能依靠奶粉、果汁等流食维持生命。他最后留给女儿和妻子的只有一本16万多字的《凡华云集》。《凡华云集》取其女儿郑一凡、自己郑爱华、妻子李景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内容讲的是一家三口的日常点滴。这是身为父亲和丈夫的郑爱华,在他生命的倒计时中,用自己的一颗爱心留下的一张“幸福存单”。(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