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安徽小岗村挂职书记沈浩 曾被村民请愿挽留(2)
沈浩像一团火,为小岗村炽热地燃烧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11月6日,45岁的沈浩,在连日的劳累下,突发心脏病猝逝。为了把沈浩永远留在小岗村,村民们第三次按下了红手印
“改革总是要承担风险的”
挂职,在一些人眼中就是“镀金”,是升迁的“资本”。在这些人眼中,挂职一挂6年,简直不可想象。然而,沈浩不这样想。
到小岗工作,沈浩不得已将一直生活在一起的老母亲,托付给在农村的哥哥照顾。到小岗的第三年,还是因为无暇顾及,又把在省城读书的女儿送到农村老家的一所中学就读。3年挂职期满,他本可以回到安徽省财政厅副处级岗位上工作,有着更好的前途,享受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但他没有把挂职当成“镀金”,也没有把到基层工作当成“跳板”,而是把锻炼的平台当作奉献的舞台,扑在基层一心为民。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言,“做官是为了做事,做事不能为了做官,如果做事是为了做官,那么事情也很难做好。”
挂职的6年间,沈浩始终坚持扑下身子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小岗村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沈浩在争取到一笔50万元的资金后,决定在满是泥泞的小岗村修一条水泥路。他没有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而是将全村男女老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这样既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唤起每一个村民对小岗事业的参与感。这是小岗村自大包干以来的第一次集体劳动,又是为自己修路,人人都心劲高涨。
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扛水泥、拌砂浆,什么活都干。有一天傍晚,人都收工了,一桶水泥漏到了地上,临时又找不到工具,沈浩袖子一挽,用双手一捧一捧地捧起来。旁边有村民看到了,也赶紧下手捧,一桶水泥就这样捧干净了。这件小事传遍了全村。小岗人心里的一杆秤称出来了: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
挂职的6年间,沈浩再一次将“中国改革第一村”变成了农村改革的“试验田”。他推进土地流转,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大学生创业,破解农村金融难题,招商引资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工业。小岗村8000多亩土地有3000多亩实现了流转,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每亩土地收益比过去上升了5倍、10倍,甚至20倍。他以“大包干”的创新精神,探寻出一条适合小岗村特点的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推行土地流转之初,“小岗村要重走集体道路”的各种议论纷沓而至,各方高度关注,仿佛沈浩在否定“大包干”。但他没有为此动摇:“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把土地合理流转起来也是改革。改革总是要承担风险的。当年,老一辈‘大包干’人正是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才干起来的,只要能使小岗快速发展,村民得到实惠,不要说是一些委屈和误解,就是献出生命我也无怨无悔!”
这个时代需要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安徽选派万名干部到村挂党组织书记,在“沈浩精神”的引领下,1189名党员干部在村挂职期满后,在群众的挽留下继续留任,成为“沈浩式的好干部”。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人民公仆层出不穷。在新时期新阶段,杨善洲、王瑛、吴群等很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与沈浩一样,心无旁骛地行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路上,为国为民前赴后继,甘愿付出乃至牺牲自己的一切。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工作近40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走了,他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了郁郁葱葱的山林,更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神,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
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2006年7月累倒在抗旱第一线,经查身患肺癌晚期。此后两年,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第二天,正在重庆化疗的王瑛不顾医生劝阻,连夜赶回南江下乡查看灾情,监督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发放,查办违法、违纪案件。2008年11月27日,在前往重庆治病的途中,王瑛永远闭上了双眼。大巴山人把她称为“永远的巴山红叶”。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副处长吴群,以“不能给当事人一个满意,也要给当事人一个明白”为工作原则,2006年以来先后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300余件,接待处理申诉案件600余件。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甘于清贫,从不以权谋私,从不接受吃请和礼物,直到去世一家人还租住在市郊40余平方米的简易房里;弥留之际仍一再叮嘱家人,不准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要给组织增加任何负担。
在价值取向日渐多元的时代,这样的领导干部还有很多,他们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政府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权力。”奉献与索取是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问题面前作何种选择,是检验一名领导干部思想境界的试金石。(记者 王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