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崔永元宴请“京港澳”高速150多名救人民工兄弟

2012年07月31日 08:4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我的好兄弟,干了这杯酒!

  昨晚崔永元宴请21日“京港澳”高速上救人的盐城农民工兄弟

  昨晚,一场特殊的晚宴在北京丰台区南宫宾馆举行,晚宴的主角是150多位民工,掏钱请客的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

  此地靠近此前北京暴雨中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当夜百余位群众受困在深水之中,正是这群农民工兄弟及时出现、将他们抢救而出。当有网友号召谁来请这群民工吃顿饭时,真性情的崔永元第一个响应。

  宴请救人英雄

  A 崔永元说“这顿饭我请”

  昨晚,小崔和150多位参与救人的农民工兄弟坐了18桌酒席,喝上了

  昨日下午5点半,晚宴开始。偌大的大厅内,整整摆了18桌。90后盐城小伙杜建刚是第一次出席这样正式的场合,他看着台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崔永元,内心激动不已。

  晚宴现场,崔永元首先宣布,为北京暴雨中遇难的77位同胞志哀。接着,这位央视主持人开始对危难之时及时伸出救援之手的150多位民工不吝赞美之词。

  类似的表扬之声,近些天杜建刚听了不少,北京暴雨那夜,他们集体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连日来,不断有人上门致谢或者表彰,但类似的话语从小崔嘴中说出,杜建刚表示非常受用。

  小崔是杜建刚的偶像之一,席间小伙子因为得到了小崔的亲笔签名,一直处于较亢奋状态。因为较少上网,杜建刚不知道在网络上,包括他在内的150多个民工兄弟已被网友冠之以“中国脊梁”、“中国良心”。

  26日,一位搜狐网友发布了一条动人的微博:“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这些民工兄弟用30个救生圈、麻绳救了上百名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中国良心!谁来做东请他们吃顿饭?”

  这条微博发出后,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评论。网友们发起了“请农民工兄弟吃顿饭”,“哪位朋友愿意做东”的接力。

  “我请!我打算响应搜狐微博的倡议,请他们吃顿饭,表示敬意!谁帮我找到他们,如有获救者和志愿者愿意加入,欢迎!”当天晚上,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微博上响应了大家的“呼唤”,希望找到这些农民工并请他们吃饭,同时欢迎那些获救者加入。

  “通过对现有的媒体报道和微博、论坛的搜索分析,救人的这些好心人应该是来自丰台河西再生水厂的150多名普通工人!”随后,网友又开始进行接力搜索,并与“请农民工吃顿饭”公益活动负责人接力寻找这些农民工,最终确定了这些“伟大的平凡人”。

  杜建刚也因之得以和自己的偶像小崔结缘。晚宴现场,当崔永元说本次饭局的口号是“危难当头你伸手,表示尊重敬杯酒!”时杜建刚开心一笑。

  B 盐城兄弟被夸“好样的”

  重温盐城兄弟们一个个救人故事,酒席上崔永元等人再次被感动。

  席间,杜金荣被人引荐和崔永元见面。杜金荣是这150多位民工的“头”——北京丰台区河西再生水厂项目施工队队长,盐城人。当晚,正是他一声令下,百余位民工投入到抢险之中。

  杜金荣介绍,当夜他被人砸门喊“救人”之后,跑到事发地点一看,吓了一大跳。平日里的高速路成了一条大河,两辆大巴车的顶上黑压压坐满了人。“我们赶紧跑回来把工人们叫起来。”杜金荣介绍,工地上150多位民工听闻后,穿着短裤、拖鞋,拿着长绳、手电、救生圈等,就直接冲向雨中。因为他们做的是水厂的项目,因此工地常备有这些防汛救生设备。

  61岁的李传根可能是这些民工中年纪最大的施救者,这位盐城老乡正是网络上传播最广的那张救人照片的主角。这位木工队长为了救人,一晚上没有合眼。

  平日负责工地采购的杜建刚没有参与直接救人,对工地材料熟悉的他,被安排给现场送抢救工具,也就在当晚,这位90后小伙和几个年轻人一起,不断往返于工地和抢险现场之间,两地相隔有数百米,路上一片泥泞,小伙子一遍遍运送材料。

  陈文堂是150多位民工公认的“救人英雄”。他告诉记者,当晚现场非常混乱,被困的群众都站在大巴车上,齐声喊“救命”,声音凄厉。有16岁儿子的他听得受不了,于是第一个冲进水中。

  当他游到被困的大巴车边时,受困多时的群众有如看到了救星一样,一起涌了上来要抢救生圈,如此混乱往下,肯定会招致更糟的结局,好在陈文堂清醒,他大喊:“大家不要乱,我肯定把你们全部救到岸边,现在先让给老人、小孩、妇女先走!”

  这句话顿时让混乱的车顶安静了很多,老人、小孩、妇女被推至最前面,顺着架起的“绳桥”往岸上推。其后,又有六七个民工兄弟下水,架起了5条“绳桥”,100多位受困群众一个个被救出。

  这些故事都让崔永元等感动不已,崔永元向杜金荣等表示敬意,“好样的,”崔永元说。而闻知记者是扬子晚报记者,61岁的李传根很是开心,这位朴实的老人不无得意地说:“这肯定是件光荣的事,算是给家乡人争了面子!”

  C 首次觉得和城市紧密相连

  这些朴素的农民工兄弟说,在这次救人中,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在外人眼中普通的一顿饭,在150多位民工眼中却不如此认为。杜金荣说,他们从中感觉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杜金荣20多年前便来到北京,当时是为了建设北京亚运会,他被父亲带到了北京的工地上。20多年过去了,杜金荣从一名工人起步,做小组长,后来成了施工队队长,也开始从老家带人到北京的工地上。现在杜金荣是一家的支柱,每年也赚了一些钱,但总感觉和这座城市有些格格不入。

  他说,北京暴雨救人的当晚,当和被救出的群众一起返回工地的路上,刚开始大家都很沉默,不知是哪位男士首先说了声“谢谢”,接着,一声声“谢谢”在人群中接连传开。

  也就在这一声声谢谢声中,疲惫不堪的杜金荣感到异常满足,他觉得大家都是真心的,进而觉得自己和北京这座他远比家乡更熟悉的城市,有了一点关系。

  90后的杜建刚也是如此认为,他说在北京总是有外地人的感觉,作为一个农民工,这种感觉可能在每个农民工身上都有,而且他们自身也习惯了这种“低人一等”,但“救人事件”发生之后,大家都觉得其实每个人不管他来自何方,事实上都是城市中的一员,也可以尽其所能发挥自己专长。

  “以前都是在一块块工地,大多时间我们封闭在其中,跟这个城市没有太大的关系,而现在感觉不一样,我们跟这座城市是有关联的,”崔永元的请客,让杜建刚感觉到了极大的认同并因之而感到满足和骄傲。

  第一个下水救人的陈文堂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在北京再打拼几年,未来生活有两大目标,一是让年迈的母亲过一个舒心的晚年,一个是让自己16岁的儿子有个尽可能远大的前程,为了这两个目标,他说自己再苦再累也无所谓。

  尽管已来北京有了一段时间,但陈文堂还没有去过很想去的天安门,他总觉得那是一件应该专门去实现并且能供将来给人说道的梦想,而在实现这个愿望之前,在陈文堂的北京故事中,已经有了一件值得说道、且为他人记得的美好故事——它当然是150多位民工共有的一个故事。(扬子晚报记者 谷岳飞北京报道)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