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人取名演化历程:从人生大事到草率儿戏(3)
姓名之惑—— 易过度“脱俗”
针对如今取名的特点,已有专家呼吁家长要理智,给孩子取名不要过于另类,而偏离了文化内涵。若草率取名,那源远流长、充满承载蕴藉的姓名文化,怕真伤不起。
“纷扰一年,世上从此无赵C。”2009年,随着鹰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赵C风波”最终尘埃落定,赵C改名,名字里面不能有“C”字。
其实,赵C姓名权之争只是冰山一角。为显示独特性,很多人名字改为了四字甚至五个字,如朱樱子百惠。此前,重庆市民欧阳成功欲将儿子改名为“欧阳成功奋发图强”,终因八字名超过户政电脑系统显示长度被迫作罢。从那时起,就有媒体感叹“中国人起名观念、习惯的变化之快,连电脑系统都‘措手不及’了”。
同时,生僻字在取名中也大行其道。先不说“张邕、马旻、高毓”这种已经比较常见的生僻字姓名,单是一个“王冫冖”就令所有人错愕(这个名字音读王冰蜜,属于一个80后女孩)。
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家长考虑更多的无非避免重名、追求个性。但该注意,古人早已提醒“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些人就因名字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最近,“康熙”“王子”“是朕”等新生名字一经曝光,立马引来网络热捧。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也难免是种精神压力。最典型的,就是“操日本”因不堪网络热议困扰而退学复读。这也为家长们提了一次醒。针对如今取名的特点,已有专家呼吁家长要理智,给孩子取名不要过于另类,而偏离了文化内涵。不过,还好,在取名规范和理智的约束下,像“李三W点COM、欧阳死机、司马病毒、皇甫内存”这些,还只停留在网名阶段。若果真草率地被取为名字,那源远流长、充满承载蕴藉的姓名文化,怕真伤不起。(记者 李玉伦)